楼市新政满月成交大跌价格坚挺 调控仍任重道远(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楼市新政满月成交大跌价格坚挺 调控仍任重道远(2)
2010年05月21日 11:0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场现状

  中介

  成交几乎为零,痛苦过2008年

  “新政之后,中心区的二手成交惨不忍睹,几乎为零。”在日前的一个中介交流会上,各个中介公司的老总大吐苦水。甚至,有人透露,在番禺、增城等区域,已经出现了中介关门的现象。

  2008年,创辉房产中介的倒闭被视为调控到位的一个标志。而今年的新政之后,大家纷纷在猜测,到底谁是下一个创辉?现实显然不够乐观,在中介的交流会上,不少中介公司的老总对近一个月来的成交表示失望。但是,对于中介来说,降不降价并不关心,没有成交量才是最可怕的。有中介公司老总直言“此轮的调控,中介公司将痛苦过2008年”。他分析,与2008年调控开发商的措手不及不同,此轮调控大家并不觉得意外,甚至不少开发商早已经着手应对。首先,不少开发商有充沛的现金流支撑,而坚持的意味就在于与观望的买家博弈,降价则不会那么轻易到来。而一手价格的坚挺,很容易让二手业主也“捂盘”,如此导致的结果则是,成交的急速下滑,这对中介的打击是致命的。

  与会的中介负责人甚至笑言,“希望开发商早点降价”,打破僵局。但是也有中介认为,房价不可能大幅的下滑,目前的市场情势,适合那些刚性需求的买家入市挑楼。按照他的逻辑,广州的细则暂时没有出台,买卖双方心里都没底,反倒更容易还价。关丽

  买家

  租楼等降价,多地租金上涨

  在楼市买卖交易遭遇速冻之时,各地的租赁市场却被意外催热。在一手房市场开发商开始打折和二手房市场房价出现松动的情况下,部分刚性需求目前甚至选择过渡性质的租赁也不愿此时入市,转租为售和以租代买现象均明显增多,这倒使得当下的住房租赁市场出现回暖。

  兴业地产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以来,看楼的人数并没有减少,但是买家砍价却越来越狠。同时不少卖家甚至决定在意向购买的小区租房,“坐等楼价下降”。统计显示,5月之后这类以租代买的现象更加常见。由于持币观望气氛浓郁,许多原本就在租房的潜在购买力眼下也延长了租房期。

  上海的情况似乎更为明显。一份来自21世纪不动产上海公司的统计显示,新政出台前后,其租赁业务表现出升温趋势,出租套数同比增长33%。而且从租赁业务占二手房整体业务的比重来看,从4月上半月的26%升至4月下半月的52%,5月上半月更高达76%。另从租金结构上看,整个4月和5月以来,2000-4000元/月房源的成交比重都属于各租金价位段中最高的,不过5月以来的比重比4月更为扩大,从37%升至43%,还有2000元/月以下房源的占比也提高了4%。显示出调控背景下,过渡性质更为明显的中低端租赁回暖。

  不仅是上海,来自北京的市场消息也显示京城租赁市场升温、租金有跳涨现象。与一年前相比,北京一套普通两居室的租金涨幅在15%-20%,而一些地段好、交通方便的房源涨幅更高达50%。而二三线城市南昌住房租金环比也上涨了约一成。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替代效应”,并且随着楼市调控力度加大,很多人推迟了购房计划,租房需求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租金上涨。关丽

  房企

  谋图破局,开放新货试探市场

  在调控新政压顶,“五一”黄金周未见黄金的市场态势下,部分开发商紧急调整了销售计划,原本的推广计划也临时停止,改为静观后市,同时小规模特价推货,用价格调整来试水市场。另一方面,部分新盘在开售策略上,以同区域内极有竞争力的价格来图谋破局,也取得良好效果。

  在白云大道北板块的新盘东湖映月,选择在“五一”过后的5月8日开盘,前两日即成交180套。据了解,此次开盘主推的洋房单位,户型面积从69平方米-123平方米的2、3房单位,价格为8000元/每平方米起,带2000元/平方米的精装修。与周边目前在售楼盘13000元-1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相比,东湖映月是白云区内唯一“8”字头的楼盘。在现场成交中,近7成为白云区买家。很多买家看中了该盘的优势价格,还有其独具一格的“老东山”广府风情设计。

  除价格牌外,借近期中小学升学报读契机,不少名校周边盘,也大打学位牌,一些小户型学位房产品也大行其道。如属于小北路小学、市二中等省级名校地段内的应元路在售盘颐和雅轩,便推出总价70多万元一套的35平方米单身公寓。尽管单价不算便宜,但总价上对于某些追求优质学位的家庭来说,仍有吸引力。而即将开售的位于越秀区万福路的名门越秀,属省一级清水濠小学招生段范围,也主推低总价中小户型产品,以期吸引买家。李广军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