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微服私访”得到结果不一定全是市场真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住建部“微服私访”得到结果不一定全是市场真相
2009年03月17日 07:22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经济观察报》3月14日报道,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这个数字大体反映出成交量回暖的现实。刚刚结束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得出了上述数据。此次住建部派出了规模庞大的调研组,以“微服私访”对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实地踩盘和调查。

  最近,“楼市回暖”的字眼不断出现在媒体上,因此,住建部“微服私访”得出这个结论没有什么新意,唯一有新意的或许就是“微服私访”这个词。然而,从这一调查的过程看,所谓“微服私访”未必有多大的说服力。

  首先,住建部的“微服私访”不是真正的“微服私访”。据报道,住建部派出了规模庞大的调研组,对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实地踩盘和调查,这么大的动静,地产商会感觉不到吗?他们一旦知道消息,还会老老实实地“配合”吗?我表示怀疑。

  新闻说得明白,调查人员每到一个城市,都要求地方政府提供统计资料,如果地方政府对调查人员的行踪了如指掌,他们还能“微服私访”吗?何况,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已经和开发商成为利益共同体,地方政府还会帮助调查人员保守秘密吗?即使真是保密,调查人员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出现,地产商提供的信息就一定能保证真实吗?

  日前,房地产商任志强说,房地产行业平均利润只有8%,大头是地方政府拿去了。现在,住建部一番调查后,公布的只是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而百姓真正的购买力如何,政府究竟从房价中获利多少等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无一涉及,这样的调查至少是不完整、不深入的。

  确实,“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也许能得出“不必继续出台大规模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的结论,但是,调查就不能深入一步,满足百姓更多的知情权吗?

  摘编自《齐鲁晚报》3月16日 文/伍里川

  6.1%不是定心丸更非兴奋剂

  在房地产市场争论多多、博弈复杂、统计数据多如牛毛的情况下,住建部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调研楼市,这是值得鼓励的。作为房地产主管部门,没有调查就不能把准市场脉搏,开出的药方就缺少针对性。

  但是,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的结论,是否完全真实值得商榷。所谓“微服私访”,即调查者隐藏真实身份到各楼盘现场去了解真实状况。对开发商来说,说自己的产品紧俏、热销,是一种销售策略。

  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城市住房成交量的确呈现出“小阳春”现象,这既是因为政府救市,也是因为开发商以降价来提升交易量。但要意识到,个别城市的住房成交量回暖,并不意味着中国楼市回暖。

  从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来看,还不能支撑楼市回暖。国际金融危机深不见底、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决定了居民预期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消费者有买房的意愿,但不一定有购买能力。所以,不排除楼市“小阳春”之后还有长时间的“倒春寒”。

  从市场层面而言,也不能轻言楼市回暖。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64亿平方米。要消化掉这些空置房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房地产贷款异常谨慎。开发商面临的压力不仅在于房子销售,还在于自身的资金安全。因而,选择降价销售很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楼市的主旋律。

  未来一段时间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仍定位于观察期,是正确的选择。只有让供求双方进行充分博弈,才能产生合理的住房价格。而一味救市就容易让房价偏离市场轨道。

  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既不是“定心丸”,更不是“兴奋剂”。这一数据是否符合市场实情还值得推敲,因为“微服私访”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全是市场真相。即便“微服私访”得来的这一数据是真实的,也不能因此就认为楼市回暖。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3月16日 文/冯海宁

【编辑:闻育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