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郑时龄:“世博T台”绘就未来城市“乌托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院士郑时龄:“世博T台”绘就未来城市“乌托邦”

2010年07月28日 1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上海7月28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与巴黎世博会上艾菲尔铁塔“一枝独秀”不同,上海世博会似乎走的是“全明星”路线,英国馆的“种子圣殿”、西班牙馆的“大篮子”、澳门馆的“玉兔宫灯”,各色建筑演绎各方风情。

  身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郑时龄2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与以往世博会每届推崇少数几个“明星建筑”不同,上海世博会用大量具有创造性的建筑,共同代表这一届世博会。

  他指出,距离上一次给予世博建筑以时装秀般效果的得追溯到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展馆都是四四方方的标准展馆,建筑创意只能在外立面上做文章,而汉诺威及上海世博会尽情塑造建筑造型。”

  他表示,即便是汉诺威世博会,“明星建筑”数量也尚未达到本届世博会的规模,“上海世博会有40多个自建馆,这些展馆都是各个国家及地区通过设计竞赛遴选而出的,凝聚了不少建筑精华。”

  郑时龄指出,上海世博会与汉诺威世博会相隔十年。期间,无论在建筑观念、材料,技术都有更新和进步,透过上海世博会的这些“明星建筑”,不仅可以看到世界建筑的最新发展,更可展望城市建设的未来趋势。

  在他看来,如果将普通的城市建筑喻为休闲装,那么世博建筑就是时装,不必拘泥实用,也不用过多顾虑与周边建筑的协调,而肆意发挥想象,绘就人类未来创意都市的“乌托邦”。

  郑时龄认为,现代的世博会已不再像早期那样,强调单个突出的“英雄建筑”。上海世博会要展示的是关于城市发展的整体概念和整体形象,不同的场馆带来的除却视觉震撼外,更重要的是对理想城市的探索和畅想。“这些世博建筑若真的有生命力,自然会在城市的建设中再生。”(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世博会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