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集体亮相世博 艰难历程书写神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德国制造”集体亮相世博 艰难历程书写神话

2010年08月03日 13:5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世博会日程过半,持续高温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德国馆(网上德国馆)作为最受欢迎的国家馆之一,受追捧的程度也一如最初。每个观众参观结束后,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德国制造”。

  如今提起“德国制造”,“质量可靠”、“科技尖端”、“服务保证”等标签都会一并涌现。本届上海世博会上,“德国制造”集体亮相。在馆中“储藏室”单元,“德国制造”的字样随处可见,从帮助儿童走路的木质推车,到新型动圈式高保真耳机,到高性能竞赛用摩托车,再到自动化的仿生物机器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德国制造”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舒适独特的设计,成为一张代表严谨和可靠的国家名片,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

  然而,德国产品从无人问津到竞相追逐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德国在工业化完成之前一直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家,手工作坊所生产的产品向来被认为是次等劣质货。直到1867年,克虏伯大炮亮相巴黎世博会,一举成为那届世博会焦点,德国产品才成功“轰开”世界关注的大门。

  然而,德国馆政府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德国制造”又因战争而成为一个负面标签。那时,英国作为德国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坚持要求德国人在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不过,这个原本带有侮辱色彩的字样,若干年后则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机械制造、化工、环保技术等行业在世界享有盛誉。

  “德国制造”的成功,首先要得益于德国严格、健全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

  早在1873年,一位德国设计师在参加了维也纳世博会后写了一封公开信,痛陈德国产品弊端,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德国开始着手制定质量标准。目前,德国最主要的标准制定机构为德国标准化协会,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这些标准织成一个密网,严格限制住企业的一举一动,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此外,施米茨认为,“德国制造”的成功法宝还在于不断创新。产品不仅是在德国制造,更是在德国创造。他说,生产之前的设计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一度遭遇巨大挑战。随着世界经济普遍下滑,国外市场需求下降,2009年德国经济负增长5%。然而,今年年初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需求恢复,德国出口再次恢复快速增长。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0.3%,为2195亿欧元。其中,德国对中国出口额增长58%,达120亿欧元;对巴西出口额增长40.9%,达21亿欧元。“德国制造”依然是推动德国出口快速恢复的强劲动力。

  德国机械与设备制造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德国机械制造业国外订单同比大增62%。化工、电气和汽车制造业产品需求涨势最为明显,宝马和梅塞德斯两大车商生产的豪华车系列的订单量均有近40%的环比增幅。随着制造业订单需求持续大幅增加,德国就业市场形势好转。统计数据显示,德国6月份失业率连续第12个月下滑。德国央行估计,德国经济2010年将增长1.9%。

  据德国工业联合会预测,德国出口2010年可能增长8%。“出口发动机再次启动”,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维尔纳·施纳保夫说:“国际市场对‘德国制造’的需求可以将德国经济拉出危机泥潭。”即使在世界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情况下,“德国制造”依然畅销,依然带动德国经济增长,神话依然继续。(记者乔继红 黄伟)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世博会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