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立体、真实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形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新世博

“中国红”立体、真实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形象

2010年09月27日 19:2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新中国步入新甲子的第一年,10月1日,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将迎来中国国家馆日。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

  凝聚中国元素,突出中国特色,展示中国气派……上海世博会开幕150天来,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和省区市联合馆累计吸引了约2085万人次参观。这一片大气磅礴的“中国红”,立体、真实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形象。

  千年文明孕育“中国红”

  红分七色,一脉相承,和而不同。在世博会中国馆第一展区的贵宾长廊里,有这样一个橱窗——靠右陈列着“1、2、3、4”四种红,是中国馆外立面的取材样本,靠左陈列着“A、B、C”三种红,则为建筑内侧的取材样本。截至9月下旬,上海世博会已举行了约150场外国国家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外国政要从陈列这七种红的橱窗前经过。

  “我们称她为‘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009年6月,当如诗如画般的“中国红”最终一片片吊装到位时,“东方之冠”首次亮灯,一些曾持犹疑态度的外国专家为之震撼,连呼“很中国!”“你们成功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馆设计团队主持人何镜堂教授说:“我坚守一个原则,就是让人远远一看,就知道这个建筑一定是中国的。一个既能摆在欧洲又能放到美国的规划设计,不是我们的追求。”

  上下五千年,“中国红”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埋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世博会开园150天,庄重大气的“中国红”无不彰显着中国的烙印。

  细心者发现,中国馆建筑以“中国红”为基础雕梁画栋,“叠篆”演绎的汉字东南西北和二十四节气,形成一连串中国文化符号,辉映主建筑内“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世博会期间,每天约有5万名中外观众步入中国国家馆,走出由电梯模拟的“和谐号”车舱,踏上由中国数百个城市名称组成的斑马线,让参观者感悟到中国人迫切的“融城之梦”。

  中国馆主题电影之一《和谐中国》向人们呈现了孔子三句名言的当代注解,这三句名言是“逝者如斯夫”“和而不同”“从心所欲不逾矩”。影片导演郑大圣说,“大气、中正、平和”是主题电影希望呈现给世界的中国整体形象。“影片中人们怀着平和的心态,对自己当下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长128米、高6.5米的多媒体《清明上河图》成为中国馆最脍炙人口的内容,借助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张择端当年描绘宋代繁华市井生活的传世名作“活”了起来,上千个画中人物栩栩如生。

  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秘书长洛塞泰斯对活灵活现的《清明上河图》赞赏有加。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画”前流连忘返,并留言:“中国馆和整个世博园精彩纷呈!”

  “中国馆告诉人们,要尊重传统,更要珍惜当下。”中国馆常务副馆长、上海世博局中国馆部部长钱之广这样解读馆内展示。

  今天,无论是从空中俯瞰,还是隔江眺望,那一抹美轮美奂的“中国红”镶嵌在上海世博园,更闪耀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东方之冠”见证中国坚强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最高震级7.1级……此时在距玉树千里之外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仅剩下半个月时间,披上“中国红”的“东方之冠”,正夜以继日加紧布展施工。

  4月21日,世博会第二场试运行,也是举国哀悼之时,忙碌的各省份工作人员聚拢到青海馆,为玉树祈福,为灾区慷慨解囊。

  为了使抗震救灾和参与世博能够两全,在上海与青海之间往返穿梭的青海馆常务副馆长李雅林说:“为玉树地震所牵挂,上海世博会和青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玉树震区的孤儿代吉文毛和江巴才仁作为特别嘉宾受邀登上舞台,与外国同龄人共同抚摸蔚蓝色的地球模型……

  31个省区市“一个也不能少”,56个民族在世博园内大团圆。在紧紧围绕“中国红”的省区市联合馆内,青海省没有缺席。一批批曾经服务灾区的志愿者,直接加入了世博志愿者行列;一件件从废墟中抢救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博园重放光芒。中华民族的“百花园”在本届世博会上令人无比惊艳。

  灾难被写入一个国家的历史,也为这个国家注入新的力量。世博会开幕后,人们在中国馆主题电影之一《历程》中重温了在汶川8级强震面前中国人的众志成城、勇毅坚韧。导演陆川说,尽管对于悲情一幕是否适合出现在国家馆的影片中曾有讨论,但后来也恰恰是影片的这一细节,深深打动了世博会参观者。

  人们看到,从汶川地震的阴影中走出,年轻的都江堰市女检察官陈乔乔和她的伙伴们,成为光荣的中国馆志愿者。在中国馆的参观者中,多次闪现“可乐男孩”薛枭的身影。他说:“我不会刻意去回忆过去的痛,要向前看,自己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人们看到,玉树少年儿童代表捧出“三江源”的活水样本献礼世博,表达历经“重生”的震区人民对世博会、对国家和对全世界的感激。出生于1978年10月1日的白玛群加,作为玉树地区囊谦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在展望未来,在世博会上,他展示了罕见的藏传黑陶技艺。白玛说,尽管地震让自己多年的作品和收藏损失殆尽,但震后已经赶制出一批新作品,不仅国庆61周年前夕已经在世博会展览,10月1日起还将赴山东、西安等地巡展。

  世博会举办期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的消息传来。全国哀悼活动当天,世博工作人员、游客从四面八方聚拢在“中国红”之下,将朵朵白花堆放在舟曲地图前……尽管大灾大难一次次袭来,但永远击不垮中国人坚强的心。“东方之冠”简洁而有力的支撑结构、巨型的“人”字形通道,仿佛正在诉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坚毅品格。

  世博会上,中国馆内红彤彤的凤梨、粉色的红掌、“植物化石”红豆杉、亭亭玉立的荷花、金灿灿的超级水稻,始终保持着鲜活旺盛的生命力,它们都是“中国红”最好的诠释。尊重个人、尊重家庭、尊重生命……这就是中国馆所呈现的中国价值观。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中国人没有因为悲恸而停下脚步,而是从百般考验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庄严的“中国红”点亮人心、凝聚人心、坚强人心,预示着迎来61周年华诞的新中国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和谐之红”绽放世界百花园

  尽管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就有中国商人的身影,但积贫积弱的中国始终徘徊在世博舞台边缘;尽管一些有志之士100年前就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但在国力衰微的时代,那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1982年,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中国世博之路在此迎来重大机遇——新中国首次参展世博会,五星红旗正式飘扬在世博园。

  2002年,摩纳哥蒙特卡洛,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中国通过世博会、通过中国馆,向世界昭示了怎样的未来?怎样的城市发展路径?“和谐”成为最核心的关键词。

  从事色彩学研究近30年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教授认为,中国馆的七种红或古朴,或现代,或高雅,或通俗,她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中国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

  “中国馆的红,是和谐之红、开放之红。”钱之广说,中国馆的展示希望告诉世界,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有足够的智慧,引导当代中国走出一条和谐发展之路、科学发展之路。

  徐沪滨说,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相处的智慧、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上,归结起来就是“和谐”两个字。世博会期间,中国馆突出展示的“和谐”理念,被前来“东方之冠”参观的外国政要频繁引用。

  “这是一届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世博会。世博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

  今天,在这座属于世界的百花园里,人们拥抱彼此、分享喜悦——丹麦小美人鱼雕像、卢森堡“金色少女”像、法国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杰作纷至沓来;沙特、德国、西班牙等展馆倾力展示本国科技与文化特色,受到参观者追捧;希腊、冰岛等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创伤,但依然坚持参展;年事已高的李光耀、穆加贝等政界名人接踵而至;加蓬总理保罗·比约格·姆巴的母亲,甚至以一名普通演员的身份为该国国家馆日活动载歌载舞……

  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的新高。无论国家大小、实力强弱以及是否已与中国建交,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会聚一堂,共襄盛举。

  这座属于世界的百花园,因中国人的智慧而变得更美好。始终抱持和谐、开放、创新理念的中国,对于举办世博矢志不移。周汉民说,从世博筹办到举办,中国履行承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创设,已经并正在改变世博会的历史。

  这座属于世界的百花园,启迪东道主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思考“人类如何面向未来”这一命题。钱之广说:“中国馆的展示蕴含着美好的中国梦,梦想之一就是:一个国家如何不断创新,并将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造福人民的实际应用。”徐沪滨认为,应当特别关注在高科技背后,文明的进步能否给大家带来幸福,是否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世博会的核心价值所在。

  世博会举办期间,西藏自治区11岁的男孩丹增扎巴笔下的《未来人类的家园》始终悬挂在中国国家馆的“童心畅想”坡道上。与丹增的作品一同展出的,还有另外97幅中国各地小朋友的画。儿童是人类发展的未来,更是引领世界潮流的希望。

  今天,当我们再度聚焦世博园里的这一片“中国红”,“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追求已不再抽象。

  今天,当我们再次凝视百年世博的“中国红”,可以看到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正在与世界同行。(记者许晓青、肖春飞、吴宇)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世博会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