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新世博

后世博与后危机时代并进 专家称影响中国未来十年

2010年11月04日 0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上海11月3日电 题:后世博与后危机时代重叠并进 专家称影响中国未来十年发展态势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上海世博会已经落幕,它的理念对当代中国形成怎样影响?持续多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与上海世博会紧密相连的历史名词,“后世博”有一定历史期限,后世博时期与后危机时代重叠并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世博效应对中国的影响预计是10余年。

  “世界有三大国际活动: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世博会。未来10年内中国都不大可能有机会再次举办类似深度广度影响的大型活动,我个人分析,中国要迎来下一个世博会,至少要在20年之后。待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动力有了转变之后,看待世博的视角肯定会与现在有所不同,每一次都是成长与历练。”杨洁勉说。

  杨洁勉分析,如果说1971年加入联合国是中国从政治上融入世界,2001年正式成为WTO成员是从经济上融入世界,那么2010年世博会就是中国从文化上融入世界。从时间上看,目前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长期、比较困难的调整期,称为后危机时代。它与后世博时期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第一,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方向发展。新兴大国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这种影响已超出经济,朝着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推进。“北京主办奥运会、上海主办世博会不是偶然的。南非主办2010世界杯、巴西将主办下一届世界杯也是这个历史大潮中的组成部分。未来我们还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情况。”

  第二,后危机时代要经历突发性体系冲击和机制重组,主要表现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方面,国际制度体系的建设从政治经济向其他方面拓展、从硬机制向软机制拓展。以中国参与国际展览局活动、主办世博会为例,它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事业,是对国际体系的推进。

  然而,也正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美国在中国周边频繁活动布局,逐步加大遏制力度,中日关系近半年来遇到波折,钓鱼岛事件不断升温,南中国海也不平静。杨洁勉指出,这一切变化都是后危机时代国家关系错综复杂的缩影,中国如何应对,亟需寻求下一轮的推力和动力。

  第三,后危机时代,非传统安全议题等全球性议题将会更加突出,问题的尖锐度和中国能够解决的能力之间存在差异,这些议题包括恐怖主义、环境保护、社会矛盾等方面。世博会提出了低碳经济、文化交流理念,发表《上海宣言》,这对世界各国应对当前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但中国需要时间来消化践行这些理念。

  世博外交给中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杨洁勉表示,它对中国今后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具有非常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中国正发展成一个全球瞩目的大国,多边活动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多边交往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越来越困难”,这是大国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成长必经的过程。

  前瞻后世博的未来10余年,杨洁勉表示,首先是理念的提升。7300多万人次的参观,全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参与使大家对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有了新的思考,这个影响将是深远的。其次是实践领域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探索实践新的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协调城乡关系两方面。具体到上海,世博效应将在未来10年把上海与经济中心、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进一步结合起来。(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世博会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