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庙开讲"开埠地三民文化" 世博论坛聚焦海派精神传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古老文庙开讲"开埠地三民文化" 世博论坛聚焦海派精神传承
2009年06月24日 17:13 来源:世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来自五湖四海的民间绝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表演。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6月23日上午,作为世博公众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上海区县论坛走进黄浦区——“世博论坛•开埠地三民文化与上海城市发展”在文庙开讲。一大早,这个上海古代最高教育学府、目前市区内唯一一个祭祀孔子的儒学圣地已是人声鼎沸。抖空竹、跳房子、抓沙包、跳皮筋……一幅幅童年的游戏场景在会场入口处重现,许多市民全身心地投入到民俗游戏中。

  此次论坛从会场设计到世博讲台,都注入了开埠地的文化元素,让与会嘉宾感受到浓浓的中西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荟萃的时代气息。

  人文风情摇曳的海派生活长卷

  来到文庙,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棂星门围墙展现出的一幅开埠地人文风情摇曳的生活长卷。大成门广场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奏响了迎接各方宾朋的传统乐曲,用美好的韵律欢迎广大市民。来到文庙大成殿广场,那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民间绝活,民间手工艺人用展品演绎工艺奥秘,讲述传统艺术故事,让市民在互动参与中享受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趣。在大成殿广场两侧的东庑、西庑,海派收藏品精彩纷呈,发端于上海开埠的海派收藏,绵亘百余年,是我国近代收藏史上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在海内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开埠以来黄浦的历史和文化,主办方还精心制作了“开埠地三民文化与上海城市发展”图片,生动地展示了黄浦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集中体现了开放融合的海派文化的人文精神。不少市民在图片前驻足观看,看到熟悉的场景,不由的三五成群,高谈阔论,俨然开辟出“第二讲台”。

  看完图片展,走过一条回廊,就来到了此次论坛的主会场——明伦堂。明伦堂红色屋顶青砖地,一排灯笼照厅堂,具有浓郁的明清风貌。讲堂上高悬着“文庙讲堂”四字匾额,庄重而又大气,下方是由八扇红木雕刻的孔子圣迹图组成的大屏风,整个讲堂古香古色、简朴而有书卷气。论坛的演讲嘉宾就在这颇具古韵的讲台上以宽松自由的方式啜茗论道,共同探讨“开埠地三民文化与上海城市发展”这一话题。

  “三民文化”与上海城市发展

  黄浦区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简称“三民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开埠以来“三民文化”在与各地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对外来文化不断吸收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渊源。

  在论坛主题演讲中,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作了以“上海开埠地文化内涵及其民俗流变”为题的主旨报告。仲富兰从开埠地文化内涵、开埠文化对上海市民人格精神的塑造、开埠地文化品格的民俗传承等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开埠地文化资源是上海市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离开对上海开埠地文化的保护、传承,上海的文化创新和建设现代民族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重视和梳理开埠地文化的民俗传承,保留其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内核,凸显大上海的文化气魄,不断刷新上海市民文化观念和文化行为,让上海人在这种民俗传承中与开埠地文化一起成长。

  随后,围绕开埠地文化的民俗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史顾问李庆,透过长期在外滩上班的特别视角,发表了题为“从外滩开埠到建设现代金融集聚带”的演讲;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费慧林详细介绍了“庙会文化到商城文化”;国家一级演员、江浙沪地区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王汝刚则以“黄浦老城厢——海派戏剧的摇篮”为题,诙谐、幽默、生动地叙述了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滑稽戏等各类戏曲、曲艺艺术在海派文化的土壤中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繁荣发展的景象,以及黄浦成为海派戏剧摇篮的原因。最后,在主持人今波的采访中,两位生活在黄浦的市民代表吴少华和顾延培,畅谈了自己对海派收藏、开埠地城市文化与世博文化的理解。(袁琳)

【编辑:杨彦宇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