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观博“秘笈” 开眼界更要开“脑”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代表委员谈观博“秘笈” 开眼界更要开“脑”界
2010年03月12日 09:19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创意:我们去看世博会展出的理念、创意,去想象用以后的科技实现这些理念和创意,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科技:世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节能减排、健康安全、展览展示、科普宣传,都体现了科技含量文化:通过世博,我们能看到人类文明的结晶,以及“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文化追求脑界:这是一代中国人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的机遇,千载难逢,其影响不可估量直到今天,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代表提起自己16岁时看布鲁塞尔世博会纪录片的经历,仍感慨万千: “我看到比利时国家馆,整个建筑是个原子核的模型。”“我看到园区里老人们拄的手杖上,都带有一个小板凳。”

  前者带给他的影响是,今后看任何造型特异的建筑都不再惊讶,因为“原子核”替他奠定了想象的基础。后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辈子搞了那么多创造,追根溯源,都从这个创新的‘手杖’而来。”

  短短的纪录片,让严诚忠“看”出了大半辈子的成就。而今,世博会飞越重洋,来到日新月异的上海。代表、委员们说,到世博会,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看门道,要到世博会寻宝。

  看创意:创造美好生活

  很多人了解世博,是从“东方之冠”——中国馆开始的。这个鲜红的巨型“粮仓”,一度曾颠覆人们的想象,现在,更多人给予它赞美。

  “特别是‘中国红’,我拍了照片,太震撼人心了!”张海迪委员说。

  中国馆成了上海世博会的标志,“中国红”的创意深深地烙在人们心里。

  在严诚忠代表看来,创意是为产品注入更多的观念价值,而巧妙的创意是智慧的凝练,能在无形中提高产品的价值,产生更大的能量。

  世博园区里有“创意之馆”英国馆,外部由6万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会发光的图形组成,看上去像个会发光的盒子;有像篮子一样的西班牙馆,由万千条藤条编制而成;日本馆是一种特殊的薄膜结构,上面还可以发电;而瑞士馆是用大豆纤维做成的,既能发电,又能降解……

  展馆建筑本身因创意而提升价值,内部展品的创意也无处不在。寿子琪委员向记者描述了人们在世博会的展出中所能体验到的创意。

  “中国馆里,演绎了整个‘节能生态、城市森林’的主题。步入其中,一朵花伸出来,一根树枝斜出来,一条鱼游出来,参观者如身临其境。”

  “还有虚拟办公,不是孤独的‘宅男宅女’与外界隔绝,而是外面世界都能反映进来,你的一切也都能让外界知道。”

  创意,表达的是种种新的理念。而世博会,正是这些全新理念最大的集散地。

  “到时候,我们去看这些理念、创意,去想象用以后的科技实现这些理念和创意,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寿子琪委员坚定地说。

  看科技:感受创新成果

  世博会是各国科技实力的角力场。“历史上许多科技的最新成果,都是在世博会上首先得以展现。”褚君浩代表告诉记者。

  科技渗透在世博会的方方面面。对此,寿子琪委员如数家珍,“世博园区规划建设、世博有序运营、节能减排、健康安全、展览展示、科普宣传,都体现了科技含量。”

  “比如,进入世博园区,你看到的只是一湾清水,但这一湾清水来之不易。在世博园区有一条白莲泾,还有三大公园里的水体,都是根据生态的技术进行治理的,包括进来的水量,植物的接受能力、搭配方式,不同土壤介质的松密程度、配备等都需要精密计算、设计。”

  “再如,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有一个‘沪上·生态家’,建筑用了生态环保技术,材料采用了大量的废弃物,还有独立的供能系统、家居智能化的设备,包括家政、护理。”

  寿子琪委员提醒记者,世博会的科技不仅要去“看”,还要去“感受”——脚下的地板可以发电,头上的屋顶可以节能,园区里的直饮水更是经过了复杂的处理程序。

  更为代表委员们所看中的,是参会各国将要带来的科技成果。“这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极好机遇,我们应该多组织科研力量,多准备几个课题,好好研究。”褚君浩代表说。

  看文化:追求无限可能

  如果说一座座展馆承载着世博会的科技含量,那么园区里各式各样的广场、巡游、讲坛,则是世博会传播文化的舞台。

  据介绍,目前已有将近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城市参展方申报了1000多台节目,总数逾2万场。少林武当将同场竞技,花车巡游将目不暇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歌曲、舞蹈、杂技将日日尽欢。

  此外,参展国和国际组织还将组织“国家馆日”、“荣誉日”活动,国内的每个省、区、市也将举办省区市的活动周。更有“世博论坛”是文化方面的精彩对话——世博会期间,计划举办三类论坛,其中包括一个高峰论坛,六个主题论坛,若干公众论坛。

  丰富多彩的节目鼓舞人心。但代表、委员们道出世博会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世博会是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王荣华代表说。他还特别指出,世博会是向世界传达中华文明的最好契机,“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

  中国欢迎世界,世界也在看着中国。184天里,不知将产生多少文明的碰撞,激起多少理解、包容、自我完善的火花,世博会赋予我们无限的多样性、可能性。正如奚美娟代表所说:“通过世博,我们能看到人类文明的结晶,以及‘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文化追求。”

  看世博,开眼界更开脑界

  万季飞委员在推介世博会的时候说:“世博会是一个大课堂,是长见识、开眼界的地方,最超前的发展理念、最成功的探索和实践,都将汇集于此。”

  藉由最巧妙的创意、最尖端的科技和最鲜活的文化,世博会将为参观者带来崭新的观感。在直观感受之外,许多代表委员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世博会昭示着新一轮的技术、产业、经济发展,体现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兆安代表用一句俗语概括道。

  但对“外行”们而言,一次观看世博的经历,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一代中国人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的机遇,千载难逢,其影响不可估量。”严诚忠代表的话,道出的并不仅仅是当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对他本人的影响。在他看来,世博会展示了现今人类文明进步的顶端,值得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从中汲取精华,得到启示,进而对一生都产生影响。“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渗透性的、甚至具有震撼力的。”

  严诚忠代表认为,领略前沿科技、体验多样文明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代表着人类最新发展成果的内容背后,蕴涵着非凡的理念、思路、构想,同时也带给我们启示,令人深刻地思考人类的未来。

  “不仅仅是开眼界,更是开‘脑’界。”严诚忠代表的期许看似简单,但意味深长。(赵翰露 张骏)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