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苏州:古城的改造样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苏州:古城的改造样本
2010年04月01日 1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苏州以“古城的保护与更新”为主题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之“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

  近十年来,苏州在古城保护与旧城翻新上,循序渐进地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主要是对古城街坊进行保护性更新。对古典住宅单体进行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更新改造(增加基础设施,比如厨房卫生间等),并完善了街区的建设和公共设施。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修复大批文物古迹。典型性项目便是苏州政府启动了平江历史街区和山塘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

  在此次世博会上,苏州市政府邀请导演宁浩拍摄了一部关于苏州的电影短片,安排在世博期间播放。影片想以两个视角、两块屏幕同时播放,来展示老城的历史与流变:上面的屏幕为古城的景致,下面的屏幕为一个人的脚步。据苏州负责参与世博布展协调的邱晓翔介绍,展览现场还设计了一座苏州古城风貌的小楼,以书房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书房中将有人展示苏绣、评弹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楼的一层还可查询关于苏州的旅游信息。

  苏州展区被安排在上海浦西一处由旧工厂改建的展览馆中。

  苏州古城的改造样本

  历史的因缘际会从客观上一次次将苏州古城保留了下来。

  如今,苏州新区老城交相映衬,梁思成当年于北京改造未竟的设想,似乎在苏州看到了踪影

  本刊记者/杨时 (发自苏州)

  一下雨,江南就真如江南了。

  石板路的缝隙中有绿色的苔藓漫出来,有游客蹲下,对准那丛绿色小心翼翼地拍照,然后一抬头就能看见路口的牌子——“平江路”。石板路不长,沿街的店面中有的射出昏黄的灯光,有的则半开半闭。游人三三两两,不吵,只慢慢地走。街旁的河道中,有老人摇着浆吱嘎吱嘎地划过。

  这是苏州最古老的街巷。这条街道上日常生活的景致被导演宁浩拍摄了下来,将在上海世博会的展场放映,作为苏州古城改造的样本。

  从72家房客到创意中心

  在平江路入口不远,就能看见几家咖啡馆,有客人坐在窗边安静地聊天,看着雨从灰色屋檐滴落下来。咖啡馆的旁边,灰瓦白墙下有几块原木色的门板,店里摆满了旧的CD唱片,如同身后的房子,固执地坚持着一段关于这个城市的记忆。

  这里的房子其实是在2002年之后才逐渐成为今天的样貌的。当时,第27届世遗会原定在苏州召开,但因为非典,苏州延后一届举办。苏州当地政府因此组建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平江路进行房屋修缮。

  “当时的房子都是老百姓住的,就是72家房客的样子。”平江区政府一位官员这样回忆。这里的房子如同北京的院落,曾经都是大门大户的私宅,1949年之后,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私人的住宅被 分割成杂乱的出租屋,一旁的河道成了排污渠。慢慢地,年轻人大多已经搬离了破旧的老街道,留在这条旧街巷中的只有经济状况较差的老人和低收入的打工者。当时,这里一间房屋的月租金只有200元。生活设施的缺乏和外观的破落让这段古街无人问津。

  直到2002年,苏州政府组织当地专家与同济大学学者一起制定了“修旧如旧”的方案。方案实施之前,当地政府首先面对的难题是动迁。因为这些房屋并非拆除,只是修葺,所涉及的400余户居民中有些并不理解,而彼时商品房房价刚开始飙升,居民们开始不停地诉讼维权。“有居民觉得这是政府与民争利。但是政府这次修缮投入很大,(这些投入)即使之后开天价全部租出去,也得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收回成本。”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黄彪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费很大劲善后了居民安置,修缮才逐渐开始。黄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修葺的宗旨,“房子若是明清或者民国的,就保持原貌;如果是解放后建的,有碍观瞻的,就拆除。”

  苏州的古城有2500年的历史,占地14.5平方公里,平江历史街区位于城市的东北角,有着细密的路网和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是苏州“双棋盘”格局的典型样本。房屋和桥梁大多为明清时所建。

  这些古旧的房屋大多由厚重的柱子承重,房屋中每隔四五米就有一个承重柱,规划设计者将房屋内部用钢架结构重新支撑,将个别柱子拆除,扩大屋内使用面积。在保留外墙和屋顶原貌的同时,使用无色的现代涂料让外墙壁停止风化同时保持现有的沧桑色调。有些倾斜的外墙,也在卸掉内部承重功能后尽量保留。而水电等现代化设施也是对古屋增补的重点。

  现在,平江路上的石板路,地的表面保持着古镇小路的坑洼,但是石板下面已经埋入了十条管线。污水可以直接从管网排向处理厂,对道路一侧的河道也进行了清淤、打捞漂浮物和去除油污的工作。

  平江路的修缮从2004年年底正式开工,从南端推进,用了一年半时间基本完成。

  古城这20年:从保留到整修

  这项耗资5亿元的修缮工程,把苏州平江路沿街一线改造成创意产业区。沿路能看到咖啡馆、唱片店、文艺青年青睐的概念书店,也能找到藏在角落的画廊和飘在街角的杏黄酒旗……

  沿着某一个书店拐进支巷,有时会碰到一两个老人佝着腰一步一步走出巷子,和几个抱着书本的文艺男女擦肩而过。

  巷子深处还有人家。在修葺改造沿路一带房子的同时,政府也同时为一些支巷内的民房增加了上下水系统和煤气管道。“这些不用居民出钱。如果家里有条件改造一个卫生间,自己再适当出一些。”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邱晓翔对记者说。

  事实上,苏州市政府对于整个古城区的保护和改造开始的更早。1986年,平江历史街区被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列为绝对保护区。从那时起,苏州古城区已经被严格保护。直到现在,在苏州古城区仍然没有任何一座新建的高楼,无论是高层住宅还是代表现代化的写字楼都被限定建在郊外的经济新区。

  国务院的批示如红线般悬挂在古城区的上空,而更为实际划分标准的则是苏州自古以来的建筑轮廓线。第一轮廓为北寺塔等几座名塔的标高,约40至60米;第二轮廓是三清殿、文庙等古代高大建筑,约20至30米。因苏州园林的设计一向以借景著称,如果在园林内外景致之间被高楼阻挡,古城风景将被彻底摧毁,所以自80年代起,古城建筑最高限度被规定为24米。“20年了,在古城盖高楼就没人敢提过。”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邱晓翔说。

  面对人口膨胀和经济增长的需求,苏州政府在保护古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开始探索对古城的改造。1997年,由贝聿铭的长子出资集合清华大学青年教师、苏州当地规划专家以及美国一家景观设计公司,共同开展了一次苏州平江规划研习班。走访古城区内居民民宅,总结出平江古城的规划理念,但并未进行针对性实施。

  彼时,平江历史街区内尚有两座占地过万平米的丝织印染厂,苏州第三监狱也位于古城之中;而1999年前后,当地政府正集中精力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而改造另一条街道。财力和精力的不足,让平江历史街区的改造不得不延后进行。

  进入新世纪后,古城内占地最大的工厂相继停产,苏州第三监狱的迁移提上日程,政府的财力和古城改造的经验也有所增加,第28届世遗会的召开成为最后一个推动器。平江历史街区的改造终于开始。

  旧城与新区

  走在平江路上,让人感到安静的不光是幽暗的灯光和木门石墙,更重要的是整条街道都毫无商家的喧闹;即使有音乐,也都是清幽的曲子,飘出来就散到雨幕里了。平江路改造完成后,这些店面开始出租,因所有权为国有,哪一家店面可以进驻,都由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把关。“文化类,休闲类的可以,像画廊、书店等等,如果想开一个闹吧,不可以。”公司副总黄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们的筛选标准。提起每一家店,黄彪都能说出店主的名字。

  强调古镇的氛围,却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大型旅游团队的导游因为从中无利可图并不愿意把人们带到这里,现在的游客多是来自一些国内外的自助游客口口相传。“短期收回投入是不可能的。先是保护为主,社会效益为主吧。“黄彪说,“不过这种安静氛围倒是我们想要的。”

  如此谨慎地开发一条古街并非没有原因。一方面是苏州人对于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而另一方面,客观上有无数人盯着苏州古城的任何细微变化。自80年代至今的古城改造过程中并非没有过非议。

  1992年,苏州开始对干将路进行改造。现在,这条路已经成为沟通苏州东西两侧的主干道,与人民路十字交叉。90年代初,干将路只有一半算是道路,另一半是两条胡同。为了改善交通,并进行大规模输电、排污,苏州市决定贯通干将路。彼时,苏州老城区保护政策已经贯彻,发展当地经济的任务被安排在东西两侧的新园区,这样的模式被总结为“一体两翼”,干将路则为沟通两翼的主路。可是这条主干道必须从古城区中央穿过,不可避免地需要拆除部分民房。

  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邱晓翔回忆说,当时居民对这个做法的争议非常大,甚至引来全国专家大规模的争议。“但是,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支持我们这个工作。”

  干将路的改造在争议中完工,苏州籍贯的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在道路开通时写了一首打油诗,“古城无价宝,古画难添描;不得已改造,力求保风貌。”至今,这20个字仍挂在苏州某档案馆。那大约是关于苏州古城改造的最大一次风波。

  苏州古城之所以能够很好地留存有它历史的原因。1949年之后,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为上海,而江苏省的第一经济核心被定为南京,第二为无锡,偏安一隅的苏州因此一直没有因经济建设而改变城市结构。甚至改革开放之后,也因此而躲过了90年代开始的大拆大建和GDP竞赛。而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整体规划》为古城保护增添了紧箍咒, 1995年国家旅游局颁布《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三年后苏州进入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名单,旅游经济开始崛起,苏州终于从经济上得到了古城保护的回报。加之苏州历史上文化名人辈出,从顾颉刚、叶圣陶、俞平伯,到享誉海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都与苏州有着无法扯断的联系,当地悠久的文人传统也使得知识界对于古城保护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历史的偶然从客观上一次次将苏州古城保留了下来。

  苏州现正在修建地铁,以此应对无法拓宽道路的尴尬。而位于古城东西的经济新区同样拥有着“环球中心”和CBD,它正像北京、上海的CBD区一样在飞速增高,俯瞰着古城的旧瓦。新区老城交相映衬,梁思成当年于北京改造未竟的设想,似乎在苏州看到了踪影。 ★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