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水乡历史遗产保护典范--乌镇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水乡历史遗产保护典范--乌镇
2010年04月02日 0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杭州4月2日电 题:世博水乡历史遗产保护典范--乌镇

  中新社记者 汪恩民

  百年古镇梦,一朝世博醒。2010年,乌镇与上海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乌镇以“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和“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把许多通过时光隧道回归到百年前的历史文物和遗产,搬进了充满时代气息的世博园中。

  百年历史和今朝,中国的水乡柔情与国际化的视角,在这一刻“激情”碰撞。

  世博会上“身价最低”展品

  1999年3月,乌镇首次进入保护古镇遗产程序,面对纵横交叉、到处林立的电力线、电视线和通讯电缆,以及街面上横七竖八的自来水管、下水道、污水管道等,毅然作出了尊重历史、还其古镇本来原貌的决定。因此,在老街上开展了一场“管线地埋”的革命,那就是被联合国称为“乌镇模式”的“管线地埋”工程。

  如今,在乌镇东、西栅老街上,抬头不见电线电缆、低头难觅水管槽道,就是这些“线头管道”,成了今年世博会上“身价最低”的展品,但是其内在的价值,却是昂贵的一条让世界历史遗产保护界刮目相看的“成功经验”。

  据了解,在本届上海世博会未来探索馆内,乌镇将展出这些“管线地埋工程”的横截面照片和实景,以及所施行时的经验介绍和工程要领,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遗产保护的真谛。

  凝固百年的历史印迹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百年建筑“凝固”的则是历史。乌镇水阁素有枕水人家之誉。这些错落有致、延绵数公里的水上阁楼,已经是江南留存不多的历史遗产,成了江南民间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乌镇民间生活原型的一道风景。这具有独特功能的“水阁”,今年将在世博会上与各国朋友见面。

  真正赋于乌镇内涵的是镇区那些古屋老厅、拱桥石街、小巷门楼和河埠水榭。今年的世博会上,这些年龄均超过百年的古老遗产,会给世人讲述一个个富有传奇的“故事”。

  据了解,这些当今社会几乎绝迹的古老家当,将派专人精选和护送,进入世博园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让参观者真真切切地进入“书香门第”,当一回这老宅子的主人。

  蓝印花布古老传承

  到过乌镇的人都知道,乌镇民间有一种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特产——蓝印花布。如今,这应用靛蓝染料染色的蓝印花布,正式走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乌镇展馆。

  记者从乌镇景区了解到,进入世博园的还有江南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花鼓戏;反映旧时审美风俗和“缠足方法”的“三寸金莲馆”;本地特有的菊花茶道表演;乌镇特有的民间陶瓷工艺——乌陶作坊;还有江南一带首屈一指的砖雕、木调和竹雕工艺。(完)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