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参会海外人员和进出境物资如何通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参会海外人员和进出境物资如何通关?
2010年04月10日 05: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日渐临近,参会的海外人员和进出境物资如何通关?海关为世博会提供什么特殊服务?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海关相关负责人。

  为参会物资开辟绿色通道

  世博会期间,通关的物资很多,上海海关为此开辟了绿色通关道路,包括统一使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境物资证明函》、放宽世博会暂时进境物资复运出境的批准时间、世博物资统一转关至上海口岸验放等优惠政策。今年一季度,世博会各场馆布展工作将全面启动,世博展览品也将进入集中进境的高峰期。海关已做好充分准备,主动靠前服务,提供通关便利。尤其是在丹麦国宝“小美人鱼”等特殊世博物资进境时,海关将启动特殊世博会物资预报制度,进行个案会诊,不断完善相应的通关监管预案,确保特殊世博会物资顺利进境布展参展。

  对于进境的展览品及展览用品,经上海海关批准并验核《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境物资证明函》(以下简称《证明函》)后,可以免予提交担保。暂时进境的世博会物资要求在首次入境后一年内复运出境。对确需延期复运出境的,经向上海海关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以延期出境,但最迟应于2011年5月31日前复运出境。

  还有许多物资可以免税进境,包括捐赠物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建筑材料及设备、展示用工艺品和食品、展览用品。而境外参展方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携带一般生活物品进境,要求是遵循“自用、合理数量”原则。海关对在规定免税范围内的个人物品予以免税放行。超出“自用、合理数量”范围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通关手续。除上述准予暂时进境和按规定可以免税进境的世博会物资之外,其他进境物资都要按照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并缴纳税款。

  海关还特别提醒,下列进出境世博会的物资需要特别批准:一是动植物及其产品,二是野生动植物,三是食品、饮料和化妆品,四是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五是药品,六是无线电发射设备,七是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八是木质包装材料,九是进境外籍交通工具。

  最大限度提供通关便利

  为降低境外参展方通关成本,上海海关采取多项举措最大限度提供通关便利。目前,在上海海关机场、车站、码头等相关业务现场,世博会人员进出境专用通道和世博会物资通关专窗已开通,以方便参展者办理世博会物资海关手续。

  海关进驻园区办公的方式实施零距离监管服务。对世博会展品,采用世博监管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海关手续的通关模式;其他进境世博会物资以最便利参展方为原则,境外参展方及其代理人可自主选择世博监管服务中心或口岸海关办理海关手续等。世博会所有进境展览品和展览用品均可免于向海关提交担保,减轻主办方和参展方担保的资金压力,并可享受海关世博监管服务中心审核口岸直放的通关模式;海关接受提前申报和展馆预约查验,通过前推后移保障展品顺利布展。在坚持“5+2天”工作制和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服务基础上,海关承诺世博会物资优先享受各项通关便利措施,包括预约通关、无纸通关、提前申报货到验放、预归类、预审价等。对一些特殊物资,上海海关在其入境前就及早介入,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通关监管预案,确保其顺利进境布展参展。

  为使世博会参与方全面及时了解海关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海关早在2008年9月8日就在上海世博会参展者事务“一门式”服务大厅开设海关咨询窗口,并指派专人受理海关世博会业务的咨询,上海浦东海关等业务现场也设立了海关世博事务咨询专窗。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海关世博会政策咨询组,由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共30余人组成,对涉及进出境世博会物资的复杂疑难问题实施专家集体“会诊”。目前,上海海关各渠道已先后受理了来自世博局、世博参展方等提出的各类业务咨询共700余件。2009年10月13日,上海海关在门户网站开通了“海关@世博”专栏,为企业和公众实时了解海关服务世博动态信息、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提供丰富和全面的信息。

  多层面安保应对突发事件

  在安保工作方面,上海海关设立世博会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现场指挥部和应急处置机构,充分借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制定下发了安保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按照海、陆、空口岸及内部安保等不同特点,分别制订了口岸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水上安保工作实施方案和反恐应急处置预案,从园区、中心、口岸和内部保卫四个层面对各单位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措施予以细化,确保万无一失。为做好世博会安保工作,海关将不断丰富世博会安保培训演练的形式,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培训演练工作。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