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是场“美丽约会” 促进中国与世界沟通理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是场“美丽约会” 促进中国与世界沟通理解
2010年05月02日 08:36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1日晚,游客在世博园内欣赏音乐喷泉表演,在夜色中感受世博园的魅力。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上海世博会在一个美轮美奂的开幕庆典之后,迎来开园第一天。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看了开幕式后,由衷地说:“世博是场美丽的约会。”

  61岁的日本妇女山田外美代曾创下爱知世博会185天进场243次的纪录,拿到了“爱知世博会全勤奖”;今年她又自费70万元人民币,举家搬往上海观博,买下184场门票。她说:“感谢世博,帮我完成了未能实现的环游世界的梦想,让我的人生不平凡!”

  那么,对世界而言,上海世博会究竟价值何在?

  “让我们联手、和谐与团结”

  当世博与中国相逢,沟通与理解不会成空

  耐人寻味的是,对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报道,除了不约而同感叹中国“展示伟大成就”之外,东西方媒体均突出关注世博在“沟通”与“理解”方面的价值。

  法国24台在网站首页说:“在这个追求可持续发展和高科技当道的时代,中国邀请世界各国对城市的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这样的评价,是基于对世博会159年历史的深刻了解。

  1867年,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巴黎世博会导览手册上写下期盼:“抛弃战争吧!让我们联手、和谐与团结!”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主题干脆定为“通过竞争获取和平”;1986年的温哥华世博会,当美苏两国首脑因冷战纷争而在国际会议不欢而散,两国青年人却举着对方国旗微笑着出现在世博闭幕式……

  上海世博会从开始筹办之日起,就展现了超越人种、超越地域、超越宗教、超越政治制度的气度。从开幕式上的毛利人舞蹈,到丹麦馆的“小美人鱼”;从非洲联合馆让非洲国家以前所未有的整齐集体亮相,到战火中的伊拉克人排除万难,最后坚持加入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者队伍……

  “走进世博会,发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看完以后大家都会深深思考:作为地球村村民,对实现世界和谐应该做怎样的贡献?”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感叹。

  “针对经济危机的一贴良方”

  当世界遭遇寒潮,我们需要抱团取暖

  全球经济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加快复苏?不少参与国都期待上海世博会给出答案,这也是本届世博会的独特魅力之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曾使一些国家的参展计划有所调整,却没有一个国家因此止步上海世博会。正如法国展览局驻上海首席代表弗兰克·塞拉诺所言,“上海世博会也许还是针对危机的一贴良方,加强国际交流,正可增强信心,促进经济融合。”

  法国以“感性城市”为理念,构建了一个和谐自然的法国馆,投资预算达5000万欧元,是法国在海外参展历届世博会投入最大的一次。为了展示地道的法国文化,奥塞博物馆收藏的7件稀世珍品相继运达,首次在法国境外同时展出,包括塞尚、梵高、米勒、马奈、高更等大师的6幅油画以及罗丹的雕塑名作《青铜时代》。

  土耳其馆排队人流常常里外三层。“两国百姓相互知之甚少,与我们同为全球新兴市场的合作需求不相匹配,”土耳其总代表森卡·厄兹索伊认为,土耳其和中国同为人类文明摇篮,都有诸多绝世遗迹,但彼此却缺乏了解,这和两国的密切交流不相符,也有悖两国的经济合作需求。他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可以拉近土耳其和中国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距离。”

  俄罗斯同样是高规格参展,其展区总代表认为,这可以展示俄罗斯对于俄中关系的重视,同时,俄罗斯也看好这次世博会的绝佳展示良机,意欲展示一个“新的、年轻的、正蓬勃发展的新俄罗斯”。

  “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当我们跨越五湖四海,文化可以“天下一家”

  开园第一天,人们排成长队等候进入沙特馆,眼睛却盯着附近的演出。身着阿拉伯长袍的演员正载歌载舞,参观者忍不住喝彩。

  “来世博园,就像环球旅行一样。”张老伯一边在沙特馆排队,一边热情地跟其他游客聊天。他说一定要去买本“世博护照”,到了哪个场馆,就盖上哪个国家的纪念印章,“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除了世博会,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让人一日之间看尽世界?上海馆馆长陈东笑着打比方:如果说,神话故事中人类打算造一座“巴别塔”而未能成功,那么,上海世博会,真正是汇聚起全世界的智慧,造出一座“和谐塔”来。

  上海世博会“集世界智慧”的文化项目异彩纷呈,均将目光投向人类共同的未来。如白色冰激凌球般的“天下一家”,以上海、米兰、北京三户家庭为蓝本,讲述这三个家庭未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感受“未来科技”中的人性元素,领悟“天下一家”的世博理念。

  首次由发展中国家做东的世博会,以发展中国家的崭新视角展示独特文化、遥想人类未来。因此,德国馆、美国馆、英国馆、法国馆等固然深受欢迎,从未如此大规模参展的非洲各国联合馆、首次来到世博舞台的朝鲜馆,更值得参观者静静品味…… 记者 李泓冰 王有佳 包 蹇 曹玲娟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