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志愿者:做问不倒的“世博达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会志愿者:做问不倒的“世博达人”
2010年05月03日 09:3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晚,城市主题外,辛苦了一天的志愿者抓紧时间加深了解园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芬兰馆门口的水面上,一位游客看到有几只废弃的饮料瓶飘在上面,即刻伸手从水里捞出垃圾;在世博园里,那些“绿盈盈”的志愿者总是无处不在地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这些天,在世博园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感动和美好。但与此同时,园区内插队、随手扔垃圾等一些不文明现象还是存在。

  日本东海日中贸易中心专务理事原田泰浩说,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国际化,经过世博会本地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更强了。相信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也一定会在全球文明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中,带给我们新的视野和经验。为此,本报从今天开始开设“你我共行动,世博更美好”专栏,以第三只眼和大家共同看你我、看世博。

  在偌大的世博园区里,经常可见到翠绿色的身影闪动。他们经常三两成群,哪里有游客,哪里便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回答游客的各种问题,见到需要帮助的游客,便主动上前询问。

  这就是世博会的志愿者,由于身着白绿相间的服装,他们也有了个亲切的呢称:小青菜。

  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将有7.2万名园区志愿者为八方来宾提供贴心服务,他们九成以上是在校大学生。世博举办期间,园区内每天至少保证5000名志愿者,最高峰时可能超过万名。同时,还有一支8000人左右的“机动部队”作为替补。

  在“明星”云集的世博展区,志愿者的光芒显得非常薄弱,但他们就像漫天繁星一样散布在园区各个角落里,照亮了夜空。

  网上流传世博志愿者受委屈帖子

  昨日,世博会开园首日刚结束,一篇帖子便在网上传开了。《世博志愿者回来忍不住就哭了》的作者列举了作为志愿者的种种难处:吃饭、喝水、休息,但游客的不理解让他倍感委屈,“队伍那么长,要排几个小时清清楚楚告诉你们了,自己不相信,偏要试一试,发现真的要排那么久反而骂我们。”

  这名大学生志愿者最后写道:“我们都不过是拿自己所有的,去换自己所没有的。”

  这些天来,在世博会园区志愿者中流传着一种“小白菜说”。一方面是志愿者将一身翠绿的服装戏称“白菜装”,另一方面则是志愿者工作中难免会受些委屈,好比“小白菜”。

  但记者与志愿者小苏聊起这个话题时,这个有着白皙皮肤的上海女孩却并不认同:“虽然别人叫我们小白菜时也觉得亲切,但我更喜欢‘小青菜’的说法。小白菜听上去太苦情了,但小青菜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青春活力。”

  大学生志愿者们在馆内的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从上午8时到下午4时是一班,下午4时至晚上12时是另一班。8个小时站下来,累得连脚都挪不动是常事。

  志愿者小李的“岗位”在中国馆门口。他说,天气热,游客走路走得累了,脾气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有时游客问路,难免出现一时解释不清的情况。有一次,一名中年妇女因为找路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冲着他埋怨了几句,旁边她的丈夫也跟着说了几句,结果这名女士反过来责备丈夫:“志愿者都这么不容易了,你怎么能这样说人家?”

  “我当时就乐了。觉得之前受的委屈都烟消云散了。”小李笑着说。

  努力成为“问不倒”的“小青菜”

  “世博志愿者”的称号看似光鲜,但现实中的大量工作却是琐碎、重复甚至微不足道的。为游客答疑、指路是志愿者最主要的工作内容,经常是说得口干舌燥,但走近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来自同济大学的小孟有着阳光般爽朗的笑容,他说,既然来做志愿者,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工作虽然琐碎,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游客,自己也很有成就感。“上次遇到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跟丈夫走散了,非常着急,后来我们一直跑到园区的另一头才找到她丈夫,他们一家人非常感激,我们也替他们高兴。”

  另一名志愿者小陈则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同伴们的辛勤工作能够赢得游客的尊重和理解。“可能有些情况,志愿者确实是不太了解,只好跟游客道歉说不好意思,我不是很清楚,希望大家能理解。不是我们没有服务好,真的是因为园区刚建设好,每天信息都在变化。”

  但志愿者们仍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世博达人”。

  志愿者倪文灏编写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3日游攻略”在网上非常走红,而他也因为对观众的提问有问必答,人称“问不倒”。他说,每天回家都会看世博会的新闻和世博会官方网站,天天关心,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整理起来,信息就很丰富了。

  而在小陈看来,志愿服务是一种生活态度,“也许工作中会碰到一些不理解,但正是通过一件一件事,我们自己也在成长”。

  特写

  世博会首次设立残疾人馆

  生命阳光馆内的特殊志愿者

  在世博会各展馆内服务的志愿者中,生命阳光馆是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

  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诞生以来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馆,目的是加深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理解,阐释“消除歧视、摆脱贫穷,关爱生命、共享阳光”的主题。而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也大部分是残障人士。

  杨晓春站在生命阳光馆内的入口处,为游客担当解说员,他的左手自然地扶在右手处,蓝色的制服袖筒里却是空荡荡的。他丝毫没有介意游客略带惊诧的眼光,坦然自若地介绍着展馆特色。杨晓春的旁边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孩子,她微笑着对游客打着手语,叶女士坐在轮椅上,充当着她的“翻译”。

  生命阳光馆专家组组长王智钧特别向记者推荐了来自甘肃天水的23岁姑娘胡雯,她也是志愿者中唯一来自外地的残疾人。

  下肢三度残疾的胡雯毕业后在甘肃天水的一个啤酒厂做打字员。去年12月,得知上海世博会招收一批残疾人讲解员作为生命阳光馆志愿者的消息,她立刻决定参与。尽管家境并不好,胡雯仍自费从甘肃来到上海参与世博会。

  王智钧说,招收残疾人作为生命阳光馆的志愿者,一方面是展馆特点决定,另一方面,残疾人志愿者们也有着强烈的意愿。“比如说生命阳光馆里的‘天籁光韵’、‘天视奇观’两个互动区域,让观众亲身体验声音的世界和黑暗的环境,模拟盲人的感官世界。在那种黑暗的环境中,健全人根本什么都看不见,反而只有盲人志愿者可以非常熟练地解说。”

  花絮

  除了“小青菜”,还有“小黄瓜”和“蓝莓”……

  世博上的“瓜果秀”

  事实上,世博会上不仅仅有“小青菜”的身影。除了7万名园区志愿者,还有10万名站点志愿者遍布上海全市1000多个志愿者服务站和延伸服务点,此外还有多达100万人的城市文明志愿者。

  “没腔调”的“小黄瓜”:

  平均每分钟为2.5人指路

  在市区内路口或人流较多地点设立的站点,是城市志愿者服务世博的集中区域。在雪野路一个十字路口旁的城市志愿者站里,身着蓝白相间运动衫的仇站长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作主要是指引道路和传递基本服务信息。“这两天平均每天有1500人左右来询问。”

  对于每天长达十个小时、平均每分钟为2.5人指路的高强度工作,仇站长说:“辛苦是辛苦,但是心不苦。”

  他说,其实每一天的志愿服务都有新的改进和收获。如昨天记者发现靠近高科西路的5号门2号出入口封锁,路口却没有通知指引,“很多游客都跟我们提起,我们下午已经反映了这个情况,争取尽快在临时封闭路口竖立显眼的指示牌,让游客们少走弯路。”仇站长说。

  下午的烈日下,地铁口外,坐在橙色太阳伞下的小丁看到记者拿着地图走近,马上站起身为记者热情指路。他的本职工作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下午1时至7时的“苦活”,就由他们承担。他指着身上的橙色背心,自嘲地说:“园区内的志愿者叫小青菜,他们是最有活力和激情的,我们这些外围的志愿者,用上海话来说就是‘最没腔调的’,就当是‘小黄瓜’吧,也是在为世博做贡献啦。”

  “蓝莓”大姐:

  世博“搬迁户”来当志愿者

  穿着深蓝色小背心的交管志愿者孙大姐瘦瘦小小,笑容朴实又亲切。她原来住在雪野一村,后来由于建设世博园搬迁。她自豪地指着身后园区里的一片土地,“那里以前就是我的家”。

  孙大姐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三口人住在30多平方米的工房里,现在住进了70多平米的两室一厅。虽然舍不得老地方,但是现在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此自己主动报名来为世博出一份力。每天3个小时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也很有意义。提起“小青菜”的说法,孙大姐童心大起,说:那就叫“蓝莓”好了。

  在另一个十字路口,两位身着“浦东安全志愿者”背心的老先生告诉记者,每天值班分早晚两班,早班从8时到下午4时,晚班从下午4时到午夜12时。8个小时的长时间站岗,两位年过半百的志愿者却指着身上薄薄的背心说“这个以后就赠送给我们了呀,你看多好的一个纪念。”“参与这样的盛会,一生就只有一次。我这么大年纪了能遇上这样的事是很幸运的,有些人一生还没有机会呢。”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吴哲黄颖川实习生肖文舸 本版图片: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苏仕日王辉(除署名外)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