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中国之旅 “展品”成人类文明进程见证者(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会的中国之旅 “展品”成人类文明进程见证者(2)
2010年05月11日 14:4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世博会“主题”

  ——探讨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最初的世博会并没有主题,直到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才首次引入“主题”概念,随后的世博会延续了“主题”这一新传统。而透过世博会“主题”,世博会“探讨人类发展遭遇的共同难题”这一宗旨得到完美体现。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何要别出心裁搞“主题”?当时美国刚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还处于大萧条时期,期待经济复苏成为主流声音。于是,芝加哥世博会把“进步的世纪”作为主题,明确提出科技发明和创新是今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会场里展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科技成果,如新式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技术、原油精炼技术等,参展商运用电影、立体布景、露天表演等娱乐方式吸引目光。但对于当时还处于大萧条背景下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美国人民生活。因此,憧憬未来理想住宅的“模范房屋”和“明日之家”展馆自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进入上世纪下半叶,完成工业文明后的欧洲,开始关注资源匮乏和再生资源利用。于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为主题,倡导传播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这届世博会上出版了一本奇特的书——印刷在合成塑料纸上的书,它的作者是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威廉麦克唐纳与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嘉特,即“汉诺威原则”的始作俑者,而“汉诺威原则”的核心就是“设计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规划者郑重声明:“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避免以往在其他地方曾经出现的世博会场在闭幕后成为一片“废墟公园”的结局。

  进入21世纪,环保风日盛。2005年爱知世博会以其鲜明的环保概念,成为世博会的一个里程碑式标志。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倡导人类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选用了森林小子和森林爷爷作为吉祥物。场馆的建房所用砖块是环保型的,即在较低的温度下煅烧,经过大约两年至两年半的时间,就会变成泥土。世博会内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和垃圾袋都采用最新由植物原料制作而成的可分解性塑料。所有的垃圾经分解后,都可作为农田肥料使用。会场内的交通工具也均是环保产品,如丰田公司开发的环保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巴士,以燃烧高压氢气的燃料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为动力源,能效高、噪声低,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最后只排除水和水蒸汽。

  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的日本各大企业的展馆,更是将高科技与环保完美融合。如丰田馆,圆柱体状的外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未来神秘感,馆外壁全部采用废纸再生纸壁材,展馆内壁则灵活利用了丰田集团正在极力商品化的无污染、可再生的孟买麻材料。展馆的主体采用了以可解体和再使用的钢铁构架,并使用新开发的摩擦结合施工法建设,完全不需要进行焊接。世博会结束后,丰田通过彻底的解体和分类回收,将展馆所有建材进行再使用和再生利用,做到建筑废弃物为零。

  上海世博会

  ——将为人类留下什么文明遗产

  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翻译为“Better City,Better Life”。据说很多人认为主题的英文翻译比中文更好,意思表达更准确。

  对于上海世博会为何选择“城市”作为主题,朱咏雷副局长说有三个理由:一是时代性,全世界已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世界已进入城市时代;二是独创性,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将视角转向城市,也是上海的首创;三是普遍性,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话题。

  “上海世博会将集中探索和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美好、更和谐 ? 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更和谐?”

  据统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首设永久性博物馆;首次全球巡展;首次“永不落幕” ——首次全面引入互联网这一科技工具,开启“网上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首设残疾人综合馆;首次采用手机门票;参加机构最多……

  除了这些技术层面的“第一”,人们期待并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会像历史上的每一届世博会那样,为人类文明史增添绚丽一笔;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一定会让“中国制造”成为世博会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记忆。

  世博油画上的中国男人和中国“世博送展第一人”

  作为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世博会在其长达159年的时间里,多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举办。但从首届世博会起,就有中国、中国人和中国产品的身影。

  油画《伟大的博览会》,是英国画家亨利赛伦斯1851年的作品,画作展现了“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开幕盛况。令人吃惊的是,这幅现珍藏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名画中,前排明显位置有一个身着清朝服装的中国人。据说这个名叫希生的中国商人,在开幕式上从人群中走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了标准的绅士礼。

  也是在这次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徐荣村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有“世博送展第一人”美称。

  清政府首次组团参展世博会

  直到1904年,中国政府才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在世博会上亮相。当时的大清国接受了圣路易斯世博会的邀请,派出以溥伦贝子为监督的首个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代表团赴美参会。华商所带的展品在美获得了较高评价,像茶叶、瓷器等都被抢购一空。当时的“中国馆” 还被当地的西方媒体称为“本届博览会上最漂亮的东方建筑典范”。据了解,由两位英国建筑师合作设计、共花费12万美元的“中国馆”,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庭院式建筑,由牌坊、门楼、八角亭、水池以及一座五开间的厅堂共同组成,整个建筑处处彰显奢华之气,仅各种精美雕刻饰物就花费4万美元。主体建筑采用华人会馆典型的一厅两厢式样,陡峭的屋顶向上翘起,装饰着镇脊神兽;庭院中还有一个金鱼池,池边辅以中国百合、牡丹、玫瑰等鲜花。慈禧太后虽然婉拒了美方希望她与皇帝亲自赴会的邀请,但答应由美国公使康格夫人推荐的画师凯瑟琳·卡尔为其画像,并将画像带到世博会参展。慈禧之所以能出人意料地打破只在死后作像的传统风俗,是因为康格夫人说,如果慈禧太后的画像能展出,会非常有利于纠正外国人对她的错误印象。该届世博会后,画像被赠与美国,并由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至今。(杨眉)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