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同学创意编写“志愿者工作手册”的故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复旦同学创意编写“志愿者工作手册”的故事
2010年05月16日 10:0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把心留在世博园

  明天,为上海世博会服务的“第一轮”大学生志愿者将结束使命,返回校园。离开之时,这些复旦大学学生,将把一本“世博园志愿者工作手册”,作为“交接礼物”送到下一轮院校的志愿者同学手中。“我们摸索着走过了世博志愿服务最初的一个阶段,我们把自己的心得体会留在了这本手册里,也留下我们的心意:希望后来的志愿者能够快速顺利地适应岗位,把服务越做越好。”

  说起这本“志愿者工作手册”的创意和编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故事。

  “49米层经验”

  虞文嫣在中国馆49米层做志愿者,是第二小组的小组长。她在世博园试运行那会儿就上岗服务,很快发现了岗位的特点和服务的难点——游客不断提问,常常把你难住!“长卷‘清明上河图’到底有多长?”“图上一共画了多少人?”“听说‘清明上河图’里画了个小偷,你知道在哪个位置吗?”

  答不出怎么办?回去查资料、做功课!“中国馆新制作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全长128米、高6.5米,约为原画的30倍大,用了电脑动画与投影技术。它还分为日景和夜景,一个播映周期是4分钟,日景有人物691个,夜景有人物377个……”如今,这段说词,每个49米层的志愿者都熟记在心,对答如流。

  “渐渐地我们发现了,其实对每个岗位的志愿者来说,游客提的问题虽说各种各样,其实‘高频率’的也就那么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定出每个岗位的特定职能,也就是志愿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摸透了49米层志愿者岗位特点的虞文嫣,手绘了一幅49米层的地形图、标上岗位设置点,然后对人流疏导、展项讲解、标准答问等工作要点,一一作出提示——她自制了一本“49米层志愿者工作手册”。

  “49米层经验!”中国馆志愿者片区长赵强一听介绍,大受启发:“有了这样的志愿者工作手册,就能帮助轮换来的一批批新手快速适应岗位,不用再担心人员不断变动造成岗位服务质量不断波动的尴尬。”

  为啥要“坚持多说一句话”?

  于是,5月初,在中国馆服务的复旦大学学生们,接到了“岗位特点搜集令”。几天后,“中国馆志愿者工作手册”汇编而成。

  除了把各自岗位经常遇到的游客提问一一写下,然后写出标准答案,这本手册的内容还有不少。

  中国馆内,有一段光线比较暗的通道,这是提供给坐轮椅、推婴儿车等不便乘坐“小火车”(一个参观项目)的游客的快速通道。复旦大学志愿者雷珏亦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那儿,反反复复提醒游客们:走这里就不能坐“小火车”了。“我们知道!”许多游客不解,觉得她多此一举。雷珏亦不以为意,笑笑。接着又走来一批游客,她又赶紧“执着”地上前提醒:要乘坐“小火车”,请到对面排队!

  雷珏亦解释说:“走这个通道,就会错过‘小火车’项目。有些游客不知道,结果到了出口想返回,可是中国馆的参观线路是设定好的,不能走回头路。这一来,在出口那儿工作的志愿者可就费劲了,游客不高兴,维护秩序添了难度。”所以,她这个岗位上的志愿者“坚持多说一句话”,其实一点不“多说”。

  类似的在志愿服务中发现的工作要点,都被复旦同学们搜集起来,用以确定每一个志愿者岗位的特定职能。大家都很投入,因为编好“志愿者工作手册”,不仅是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也是为了让继任者们接岗后能快速进入角色而不走弯路。

  继“中国馆手册”之后,“世博园志愿者工作手册”开始编写。

  在“搞笑岗位”笑对辛苦

  “中国馆志愿者工作手册”并不精美,略带粗糙的手绘地图、有些口语化的岗位职能描述……但实用性极强,因而马上被志愿者们奉为“宝典”。“手册提示了我们在服务中会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让我们工作起来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中国馆南广场维持秩序的宋舒纯对它的评价很高。

  有趣的是,在“工作手册”编写思路的启发下,活跃的大学生们还找出了一些“搞笑岗位”,它们其实是些“艰苦岗位”。比如有个岗位,被命名为“为你我受冷风吹”,它位于14米平台,由于背靠中国馆,好似“风洞”。入园服务之初,由于缺乏准备,这个岗位的志愿者接连感冒。在南广场上,则有一个“活地图岗”——它处在亚洲片区和入园通道的交汇点上,每天大量路经此地的游客会向志愿者“发射”大量问题,志愿者要不停嘴地反复答问,而且,一定得熟记园区地图。

  “搞笑岗位”,是志愿者们笑对辛苦的心态的写照。

  两周的志愿服务时间,很快过去。许多志愿者依依不舍。

  因为身穿特定颜色的制服,志愿者被大家戏称作“小白菜”,对此他们欣然接受,还有人在休息室墙上写道:“所有辛苦都会有回报,汗水浇灌的‘白菜’,一定能绽放更美丽的绿色!” 本报见习记者 唐闻佳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