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由“温度计”想到留住历史记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新闻晚报:由“温度计”想到留住历史记忆
2010年05月20日 16:40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世博园浦西园区,最具地标性的建筑,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只要靠近园区,无论在哪儿,老远就能看到它矗立在蓝天白云间。这个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大“温度计”,是由原上海南市发电厂165米高的烟囱改建而成。“温度计”的巨型底座,就是由发电厂厂房改建而成的城市未来发展馆。老厂房经多项能源生态技术的“手术”,华丽转身成为时尚的三级绿色建筑。

  “温度计”的前生烟囱,是工业文明的标志。1897年,正是伴着这一烟囱的出现,上海南市发电厂点亮了30盏电灯,开启“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的时代。然而,工业的肆意发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迫使人类开展“低碳”产业革命。烟囱是“排碳”的象征,必然要遭到摒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原南市发电厂厂区划作了园区的一部分,自然就要进行改革。

  世博会设计者的高明,在于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废弃这一烟囱,而是将其改造为“温度计”,让其生命成为一种遗存,在新形态下得以延续。由于浦江两岸,曾是中国民族工业文明的摇篮,在建设世博园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弥足珍贵的工业文明记忆,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美国著名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因此,城市要重视保护各种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在尽可能保留建筑环境的空间特征及其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基础上,积极注入新的功能,与新的城市生活相融合。烟囱被改造成“温度计”,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上海世博会在建造中,极力保留历史记忆,是十分值得称道的。不失忆的城市,是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江曾培)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