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城争彩 各展所"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城争彩 各展所"长"
2010年06月07日 0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5月28日,上海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杭州案例馆,以江、湖、河、海、溪“五水共导”的治水理念为主题,用一个“水”字将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文化贯穿起来。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2010年5月28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的原型,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中国第一座生态示范楼。作为国内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该建筑的一大优点是高效利用太阳能,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可为整幢楼提供能源。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上海6月6日电 题: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城争彩各展家“长”

  中新社记者  殷春永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城争彩,各展自家所“长”。6月6日,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广场“龙腾虎跃”,这里正举行“杭州城市日”庆祝活动,吸引众多参观者。

  杭州案例馆,展示了“五水共导”理念背后的美好生活。杭州有西湖、钱塘、西溪、运河、杭州湾,其馆长助理王炳文说,政府针对这“五水”实施了系统保护工程。现在游玩杭州,可以分别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秀丽、奔涌、文雅、繁华、壮阔。当然,这是长期以来开展水源保护、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引配水、生物防治得来的美景。

  说起水,得去看看鹿特丹案例馆。这个城市经常遭暴雨,面对珍贵的淡水资源,他们推广了水广场和绿屋顶的建设。讲解员说,雨水通过水广场汇集到地下的水库,经过处理就用来冲厕所、建游泳池。所谓绿屋顶,就是在楼房的屋顶上种些特有的植物。“它吸水能力强,暴雨来后,既可以吸收雨水,又能保护屋顶。”讲解员说,当地政府为此提出了补贴项目,每种植一平方米的绿屋顶,就能获得30欧元的补贴。

  与鹿特丹馆对门,圣保罗馆“高楼”鳞次栉比,“广告满城”,这是2007年之前的影像,这里曾被汽车、牛仔裤、手机和情趣商店的广告将自然和建筑的元素“都覆盖了”。《城市清洁法案》实施后,禁止所有户外广告,并规定了所有广告牌的尺寸,目的在于抵抗视觉污染,保护文化和历史遗产。如今,重现道路、大街、建筑表面和城市自然风光的主要特征。“作为一个公民,我认为子孙后代会感谢现在城市管理的这条禁令。”该馆引用广告商Augusto Moya的话说。

  谈及城市治理,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滨大道是个好案例。多年前,这条大道是四车道公路,每天通行5万车次,更糟糕的是,曾经数十年之久,因游船、货运码头的存在,人们不方便走近老城的那段莱茵河岸。而现在,随着约2000米长的隧道建成,车流被引入地下。讲解员陈一美说,走在今天的莱茵河滨大道上,有着众多饭店、酒吧、咖啡馆,这里是当地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安徒生的故乡丹麦欧登塞市的案例,则开讲新的“童话”——自行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讲解员说,在我们的城里,有街头清洁饮水器、空气泵、示速器、停车设施、行李寄存箱以及骑车人服务处,这些便捷细致的措施既装点城市,又使骑车成为充满乐趣且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

  关于建筑的节能、低碳、环保,实践区内众城之间的“较量”最为激烈。除了已经名声在外的伦敦零碳馆、泸上生态家、汉堡之家,还有两馆值得一提。

  阿尔萨斯馆展示了一个通过太阳能达成室内舒适性的节能环保建筑范例。其主体建筑墙外设立了一面太阳能墙,冬天和夏季都适用。冬天,太阳能墙可提供热能和电能;夏季,太阳能墙可以随着室外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自动开闭,既能遮阳降温,又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温哥华馆,其房子的梁、柱子和弧形结构造型都是采用了胶合木。讲解员说,这是因为木材能够调节建筑物内的温热程度,使室内更加舒适。“高温天气里能吸潮气,干燥时却有助于湿润空气。”当然,加拿大执行着严苛的森林管理法规,每年只采伐不到1%的林地。根据法律要求,砍伐林地都要及时进行重新种植。

  天津华明镇的案例则展示了另一种“节能故事”。那里传统的村庄正在消失,逐渐演变成小城镇。农民们以其宅基地(村庄建设用地)按照规定的转换标准,换取了小城镇中的一套住房。目前已有12个村4万多村民搬入小城镇居住。而原来布局分散、使用效率很低的宅基地,被统一进行了整理复垦,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明】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