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纷探新老建筑平衡 智护城市“文化脸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古国纷探新老建筑平衡 智护城市“文化脸谱”
2010年06月12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希腊馆通过以人为本的途径来表达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内40个放映机不间断地播放希腊不同地区的生活场景。随着每天日出日落和光线的变化,希腊馆给观众呈现一种在中国与希腊实时交流的感觉。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上海6月12日电 题:古国纷探新老建筑平衡 智护城市“文化脸谱”

  中新社记者 郑莹莹

  建筑是城市文脉的重要承载体,漫步上海世博园,来自希腊、埃及、印度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的展馆,纷纷撩开神秘面纱,向人们展示其巧护建筑“历史脸谱”,融入现代社会的传奇。

  在地世博园希腊馆内,希腊文化与旅游部秘书长丽娜·蒙多尼告诉记者,在希腊,对文物及文化古迹的保护不是一种简单的拯救,更注重的是与现代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

  希腊馆中心区域的“剧场”展区,游客可端坐在布满台阶的半圆形剧场,欣赏当地品种繁多的音乐会及街头表演等。现场讲解员孟英告知,在希腊,不少精心修复的古剧场仍在发挥从古老时代延续至今的功能,当地居民特别青睐在这种传统剧场欣赏表演。

  在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看来,世界文明古都将老建筑融入现代生活、激发其新生命的方式,颇值得中国城市借鉴。他指出,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城区的崛起,中国不少城市面临着丧失城市建筑个性的危险,保护“城市脸谱”任务迫在眉睫。

  阮仪三认为,老建筑需要“原汁原味”地予以保存,但并不意味着将其“束之高阁”,作为旅游名胜让人远远观瞻。更好的保护方式是让老建筑继续发挥功能,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居住、工作、休憩的场所。

  走访世博园内展馆,古建筑的保护招数堪称“珠玑满堂”。在开罗案例馆,开罗旧城一段千米古城墙的挖掘,引发当地对一个垃圾场的复合式改造,紧邻古城墙的土地上崛起了涵盖餐厅、博物馆、儿童活动广场等的绿色城市公园,让老建筑重新“呼吸”到新鲜空气。

  布拉格案例馆内,展示了这个欧洲千年古都至今仍保有的令世界羡慕的古迹风貌,行走在“缩小版”的查理大桥上,领略四周布拉格城堡和老城区图景,别是一番风味。现场讲解员介绍称,这个古城能够得以完善保存,得益于现代防洪技术的应用,“布拉格有上千年的城市历史,2002年曾遭遇百年最大洪水灾害,历史古迹、城市设施等遭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防洪成了这个城市的重要一课。”现场,布拉格在城中广泛应用的防洪堤坝等吸引游客细细观看,一睹这个古迹留存背后的不易。

  集多元宗教建筑特色于一身的印度馆,不仅展示了其应用太阳能电池板、风车、草本植物、竹木等材料,实现“零化学物质”的设计,讲解员孔世明告诉记者,印度对老建筑也十分珍视,现场就有展示让游客一睹数千年前,当地艺术家们如何以复合式修复方式催生了印度第一个规划城市罗素尔城。

  穿梭在这些古老文明国度的展馆中,游客不经意间就被其历史建筑散发的神秘气息吸引。希腊官员蒙多尼认为,文物古迹的保护正需要公众的这种参与感。她介绍说,在希腊,公民十分重视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参与,还曾有公民将保护不善的政府职能部门告上法庭,并赢得胜诉。

  不少专家表示,希望借由上海世博会的平台,让更多游客获知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并加入护卫城市独特文化“脸谱”的行列。(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