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世博会亦外交盛会 冀展新中国60年成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吴海龙:世博会亦外交盛会 冀展新中国60年成就
2010年06月13日 14:24 来源:人民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上海世博会逐渐升温,"世博外交"一词开始变得流行。外交部多次强调,上海世博会不仅是博览盛会,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件大事。

  上海世博会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的过程中,中国外交部如何与世界各国进行互动,围绕世博会开展的外交活动有哪些独特的方式和效果?如何体现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的理念?本刊记者就与"世博外交"相关的话题专访了中国外交部主管国际、军控事务和世博会外事工作的部长助理吴海龙。

  人民画报:在国际司从事外交工作多年,您如何理解"世博外交"?世博会为中国的外交提供了一个怎样的平台,它与平时的常规外交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吴海龙:世博会是集中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因其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加国家多,影响深远,一直享有经济、科技、文化奥运会的美誉。无论是举办国还是参与国,都把世博会作为一个展示自身发展成就,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难得机会。

  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参与方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共有190多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参展,预计整个展出期间将有近百位外国政要莅临上海,好几百万外国观众参观世博会及相关活动。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外交平台。世博会开幕式期间,有近50位政要出席开幕式和观展。胡锦涛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及杨洁篪外长与30多位外国政要举行了会见、会谈等活动,为我们增进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密切同它们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民画报:毫无疑问,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的窗口和平台。作为从事对外交往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您认为,中国希望展现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中国应如何通过世博会与世界各国展开互动和交流?

  吴海龙:上海世博会是展现世界各国智慧和发展成果的文明聚会,是中国的世博,也是世界的世博,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我们希望通过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合作共赢、实现共同繁荣的外交理念,展示中国文明、开放、和谐、进步的形象。我们希望,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在中国的切身体会和亲历世博,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举办世博会也是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向世界学习的机会。我们希望世博会能架起一座中国与各国人文交流的桥梁,与世界各国增进了解和友谊,促进交流与合作,彼此借鉴先进经验和成果,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人民画报:本次世博会是史上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为什么能吸引到这么多国家、国际组织参展?

  吴海龙:上海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注册类的世界博览会,也是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参展的国家、国际组织及中外企业多达246个。

  各国和国际组织参展热情和积极性如此之高,我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主题。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是世博会159年历史上第一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趋势,代表着社会进步,但也带来许多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难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上海世博会为各国充分展示各自的城市发展经验,集中探讨实现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共同解决全世界面临的城市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吸引了世界各国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人们的广泛关注。二是中国因素。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认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重视中国。各国十分看重中国举办世博会的巨大影响力,都希望抓住这一机遇,宣传自身成就,扩大国际影响,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亲历一届成功、精彩、难该忘的世博会。

  人民画报:在招展和筹办过程中曾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吴海龙:2002年中国成功申办世博会以来,在9年的招展和筹办过程中,从外交部来讲,我们充分利用领导人出访及接待外国领导人来访的机会,并通过驻外使馆等渠道,积极配合做好招促展工作,并根据国际展览局有关规定,帮助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和低中收入国家解决参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今年1月海地地震发生后,我们国驻海地商代处和上海世博局为海地继续参加上海世博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海地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地震灾难后仍然与世界各国一道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上。

  人民画报:许多人都说,"世博外交"是中国迄今一次最大规模的"公共外交"新尝试。在这方面,外交部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有何成效?

  吴海龙:我们利用外交部新年招待会、"两会"记者会等重要场合,通过中外媒体向公众介绍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及"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杨洁篪部长专门接受媒体采访,全面介绍"世博外交"。我们还在外交部网站上建立了"上海世博会专题",帮助公众全面了解上海世博会,全力支持世博会。

  外交部还多次组织外国常驻记者赴上海采访世博会等备工作进展情况,邀请近70个发展中国家100余名记者组成联合新闻团来华采访世博会开幕式,并通过参与世博工作的资深外交部大使接受媒体采访、与网友在线交流等形式,向大家介绍筹办世博过程中的精彩故事。

  我驻外使领馆就上海世博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介世博的活动,在各国人民掀起了一股"世博热"。例如,我驻洛杉矶总领馆组织上海世博花车在100多年历史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蒂亚玫瑰花车巡游活动中亮相,受到各方热烈欢迎。

  人民画报:在您亲自参与的和世博会相关的外交工作中,有没有令您特别印象深刻的事?

  吴海龙:世博会外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大量的联络、接待、协调等方方面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变数大。参与世博工作的外交部同志在北京上海两地办公,大家戏称我们为"空中飞人"。在筹办过程中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协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很多同志几个月来没有休过一天假,每天废寝忘食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有的同志不顾自身病痛,仍然坚守在一线。他们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对同志们怀有深深的敬意,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徐步 李舒亚)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