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主题论坛:中外学者剖析“城市文化生态变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主题论坛:中外学者剖析“城市文化生态变迁”
2010年06月13日 2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苏州6月13日电(李克祥)今天下午,在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的“文化生态”分论坛上,四位中外学者对城市文化生态变迁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

  “过去讨论城市文化传承,都注目在城市建筑美学上,其实应该同时关注城市的人文形态。”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他认为,城市文化的主体代表不是城市贫民,也不是达官贵人,而是一座城市里的中等居民。他说,十年浩劫期间,构成“北京文化”主体的中等居民受冲击很大,原来的“边缘文化”走上前台,直接导致年轻一代的“语言污染”、“动物凶猛”。

  陈文表示,目前北京城里“老北京”的比例已经不高,这使得几百年来所形成的“北京文化”逐渐消沉。他同时认为,北京市民居住空间的大大改善等一些有利条件,有可能促进传统文化的恢复。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认为,城市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生命的、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文明得到一代代的继承,从而形成灿烂的文明。关注城市文化遗产,不是为了旅游,为了城市漂亮,是关注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过程。如果不注意,就会断送自己的文明。伍江提出,城市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延续性、道德性、进化性,这五点缺一不可。

  来自智利比奥·比奥大学的布林特鲁普研究员认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教育下一代”非常重要。他介绍了智利政府的做法,通过建立很多学校,为历史文化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生从小就接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重要性的教育,以此来达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持久保存。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反对一味的守旧,他认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中“守旧与更新”应并重。他说,很多专家学者和游客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试图把古城古镇限制为僵化的博物馆,这种对“原汁原味”的追求,他认为是“不人道的”。他认为,古城古镇的居民同样可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享受新的生活方式,两者可以协调好。(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