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实打实” 查实“热钱”进入73.5亿美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数字实打实” 查实“热钱”进入73.5亿美元

2010年07月06日 09: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外汇局首季公布的数据显示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加大。不过,对于有观点认为有成百上千亿的热钱流入,外汇局副局长邓先宏日前表示“实际情况还是要基于事实依据”。据悉,外汇局于2月份展开的专项行动查实“热钱”涉案金额73.5亿美元。邓先宏说“这个数字是实打实的”。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采取“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或者“新增外汇占款-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的方法估算“热钱”流入规模。对此,邓先宏驳斥称,用上述方法计算“热钱”流入规模,其起点就是错误的,结论更是谬之千里,“有观点动辄认为有成百上千亿的热钱流入,我觉得还是要基于事实依据”。

  外汇局于2月份展开的专项行动累计排查金额4400多亿美元,已查实的“热钱”涉案金额73.5亿美元。邓先宏指出,这个数字是建立在对国际收支交易记录进行系统排查的基础上的,是“实打实的”。

  邓先宏称,在我国,由于存在资本项目管制,所谓“热钱”应明确为那些纯粹以投机套利为目的、无真实贸易或投资背景的国际收支交易及跨境资金流动。同时,资本项目的管制也决定了“热钱”一般从开放和便利化程度较高的渠道(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渗透流入。

  专项行动显示,“热钱”违规流入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方式五花八门。例如,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价格做文章;部分转口贸易企业利用收付汇时差“动手脚”;服务贸易项下“热钱”主要是以运输费、咨询费名义违规办理收结汇;外商投资项下的“热钱”则很多与“虚假外资”有关。

  而部分外资企业虽有真实项目,但无真正的“外资”,有的干脆就是“空壳企业”,所需外汇通常通过中间人与地下钱庄之间进行资金交易,资本金结汇后用于归还地下钱庄或境内外出资人。

  同时,也有个别银行在办理日常业务中合规意识薄弱,对单证审核不严;甚至有的银行为短期利益驱使,主动“配合”客户进行业务“创新”,为企业规避外汇管理导入资金提供便利,不仅扰乱了外汇市场的正常秩序,也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风险。记者 李丹丹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