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加息仅是中国抑制通胀备选手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媒体观察:加息仅是中国抑制通胀备选手段

2010年07月20日 14:2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抑制通胀,马来西亚、印度、越南、韩国和泰国相继加息,我国台湾地区也于6月24日将基准利率上调0.125个百分点至1.375%,超出市场预期。至此,我国周边国家和台湾地区都选择了加息。此前,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也曾加息。现在,美联储仍旧保持利率稳定,中国利率何去何从引发世界瞩目。

  物价上涨压力有所缓和但仍不能掉以轻心。6月CPI同比上涨2.9%,环比下降0.6%,上半年CPI涨幅为2.6%。其中有1.4%是去年价格上涨的效果因素影响,新涨价因素是1.2%,CPI的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温和、稳定的。

  另外一个对通胀影响较大的价格指数PPI,6月份的同比涨幅为6.4%,环比下跌0.3%,是PPI环比自去年4月份以来连续14个月正增长之后的首次下跌。从7月份情况看,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影响继续趋弱,PPI 同比涨幅有望继续回落。

  上半年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以及房地产价格趋稳并出现回落迹象。尤其是上述两个价格指数涨幅均低于预期,表明物价上涨压力趋于缓和。

  今后物价控制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包括:粮油等重要商品供应充足,企业转移成本压力能力受竞争格局制约,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减弱,进出口格局更加趋于平衡,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低于国内。不利因素则是下半年居住类价格可能有一定幅度上涨,主要是地方理顺天然气等价格矛盾,以及各地调整最低工资和社保标准将促使家庭服务价格上涨。

  但对于这些不利因素,相关主管部门并不担心。发改委预计,今年下半年CPI涨幅将在3%左右运行,10月份以后将有所回落,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3%预期调控目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肯定全年的物价控制在3%左右这样一个目标还是有基础的同时,他也强调,虽然5月份和6月份CPI的环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物价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下半年的经济运行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物价的走势也有一些不确定性。所以,要重视管理通胀预期。

  汇改可部分抑制输入型通胀。汇改重启已满月。自2010年6月19日中国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虽然中间价持续报出新高,但是总体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显示出了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走势。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撰文称,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降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大多认为,重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有望稳步升值,这将舒缓输入性通胀压力。理由是,假若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而人民币保持币值稳定,那么无疑会降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增加中国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最终传导至消费市场,就会导致CPI高企,引发输入性通胀,因此,人民币升值,能增加购买力,这相当于降低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减少国内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如此一来,防止输入性通胀自在情理之中。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