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有房有贷 三口之家咋理财?(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有车有房有贷 三口之家咋理财?(2)

2010年07月26日 14:53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财务分析:

  张先生家庭属于标准意义上的满巢期中产家庭,双方父母健在,孩子1岁,夫妻双方收入不错,但是同时开支相对也较大,处于家庭理财需求最为旺盛的黄金期。针对这个家庭的一些财务数据,我们进行分析,并做出家庭财务收支表,细化各方面的需求。

  家庭年收入:年薪收入18万元;

  家庭年支出:生活开支总计6.72万元;

  赡养父母1万元;

  保险支出1.1万元;

  房屋按揭费用由于可用租金及公积金方式覆盖,暂时忽略不计。

  理财建议:

  经过计算家庭年净现金收入为9.18万元。因此单以个别财务目标来计算的话,那么第一个财务目标,也就是5年内还清贷款应该是可以轻松实现的。但是我们来研究一下是否有提前还贷的必要。首先,如果提前还贷,每月可以增加1900元的现金流入,不过个人公积金的利用率为0,以目前的房产政策来看,短期内投资购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不合理。其次,如果提前还贷,两年内的净现金流会受到较大影响,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到其他财务目标的落实,如无明确大幅升息预期或者是房产套现的需求,不应选择提前还贷。最后,按揭并未增加家庭开支,暂时无需理会。

  当然了,目前张先生家庭的资产配置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首先,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不合理。无论是整个家庭还是个体,由于年轻,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收入会逐年增加,因此抗风险的能力是相对比较强的。以目前的配置来讲,股票配置30%,基金20%,现金储蓄50%,相对结构偏保守,当然这也与目前所拥有的总资产数量有关,考虑到前期由于购置房产费用支出较大,那么在未来的家庭净收入当中应该增加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降低储蓄率,增加股票、基金方面的投入。

  第二个财务目标是3年内购置15万左右的新车,这个财务目标相对比较容易实现。3年总现金流入将近30万元,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每年平均投资收益如果能达到10%,基本可以弥补旧车的折旧费用,也就是说补齐新车与老车之间的购置差价,即可实现旧车换新的目标。

  孩子的教育金计划,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复杂。首先是张先生要考虑用何种工具来实现财务目标,是以分红保险的方式还是以基金定投的方式。孩子目前只有1岁,笔者认为规划得更多的可能还是未来上大学,甚至出国的费用。那么,从现在开始,张先生夫妇就要选择一款时间周期比较匹配的产品,可以是定投指数型基金或者一些业绩优良的明星基金,因为长期趋势之下,股市必定是会上涨的,投入额可以较分红险少一些,投资期限越长,复利效果越佳,越能接近财务目标。当然了,孩子未来的选择会有很多,比如在国内读大学,到国外读大学,到国外本硕连读等。学费的增长率每个国家不同,根据不同的目标相应的理财规划也大相径庭,因此无法进行详细测算,建议张先生夫妇找到理财师获取具体建议。

  至于夫妻二人的养老计划,社保部分随着未来通胀的持续增加将变得越来越单薄,商业保险需要配置部分养老金计划的成分,同时,如果有可能也给自己增加基金的定投计划,并且是作为养老金计划的主力配置,以张先生夫妻目前的年龄来讲,还是非常适宜的,可以做20年左右的规划,如果以本公司惯常的8%-10%的年均收益率列出未来的现金收益预期,抵御通胀之外,将还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

  当然了,一切未来的所谓教育金、养老金规划都是建立在张先生夫妇二人都健康平安的前提下的。张先生夫妇二人收入能力相近,都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投入的商业保险部分实在太少,每人仅20万元的保额根本无法覆盖未来孩子求学和家庭预期支出。一旦发生意外身故或者失去劳动能力,那么家庭的总收入水平将会直接下降50%,忽略其他任何因素,20万仅仅只是偿付了其中一位两年的收入而已。那么两年之后,该当如何呢?因此我建议,张先生夫妻都应该直接提升自己的保额,增加每年保费投入,尤其是定期寿险这类消费型保险,费用相对比较便宜,应该将额度提升到100万甚至更高,这样一来,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也不会在经济上影响到家庭的生活品质、孩子未来求学的质量。无论是张先生一家也好,还是其他的中产阶层家庭,都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金融产品,让幸福快乐相伴一生!(刘伟)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