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8月或全面放宽 2万亿险资仍难配置(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保险投资8月或全面放宽 2万亿险资仍难配置(3)

2010年08月04日 09: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险企巨头率先试水

  自新《保险法》修订实施后,众人翘首企盼保险业投资PE的相关细则出台,PE领域无疑成了众保险公司的“蛋糕”之一。即将出台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将有明文规定。

  来自保险会的消息称,去年年底,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等多家保险公司就已纷纷向保监会递交了“成立PE投资公司的申请”。

  早在2009年年初,中国平安已经嗅到PE投资领域资本增值这块大蛋糕,随即成立平安创新资本公司,被业界称为中国平安“PE计划”。而中国平安的“PE计划”由三支团队组成,分别设于三个子公司:平安信托、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及平安证券,已率先试水的平安信托将更多地扮演领队者角色。

  庹国柱认为,中国PE市场方兴未艾,保险公司设立PE机构可以按照原有经验进行投资,保险机构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对PE设立的资金投入。

  基建债权投资

  降门槛提比例 险资基建债权投资或增1800亿

  每经记者 葛翠翠 发自北京

  近日,有媒体指出,保险资金在基建债权投资计划方面的投资比例将上调至10%,门槛也将较此前降低,这意味着更多保险资金有望进入基建债权投资领域。有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在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得以拓宽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投资压力也可因此缓解。

  新增险资或达1800亿

  按照2009年颁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通知》,在保险公司投资债权投资计划的余额方面,人寿保险公司一般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6%,财产保险公司一般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4%。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比例将上调为不超过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0%。

  比例提升将使更多的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每日经济新闻》从保监会网站得知,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资产总额约4.52万亿元,粗略估算,将有1800亿元的新增保险资金获准进入基建债权投资。

  另外,基建债权投资门槛或将放低,据称,此后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直接控股的企业为偿债主体,而此前的偿债主体是“在中国境内、境外主板上市的公司或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央大型企业(集团)”。

  债权投资计划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向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以债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金融工具,是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新领域的具体方式之一。2006年,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开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允许保险机构将保险资金委托给受托人,采取股权、债权等方式间接投资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险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开闸。不过之后3年,其一直处于试点状态。2009年,保监会颁布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通知》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产品设立指引》,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结束试点状态。

  目前基建债权投资规模仍小

  距离基础设施债权开闸已有数年时间,可查资料显示,国寿资产、太保资产、泰康资产等保险公司均已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设立,项目集中于交通、能源等领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地区分布较为密集。

  国寿资产在2007年发起设立国寿资产-申通集团债权投资计划,规模25亿元,投资上海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中国人寿认购80亿元天津城投债权计划,该项目投资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一期工程,国道112线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工程和天津至汕尾公路天津段项目。

  泰康资产于2007年发起设立“泰康-上海水务债权计划”,定向募集20亿元资金,投资期限10年。投资于上海城投公司实施的上海新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

  人保寿险2009年参与了北京奥运地铁支线、中电投北煤南运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基础设施交通项目、泰康开泰铁路项目等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额度50亿元。此外,中国人保2009年启动了天津滨海新区交通项目债权投资计划,计划募集资金100亿元。

  太保在基础设施债权投资方面尝试颇多。其于2007年发起设立投资规模30亿元的 “太平洋-上海世博会债权投资计划”并在2009年再次增资,发起“太平洋-上海世博会债权投资计划”二期,该投资计划的投资规模为40亿元,期限为10年。2008年,太保资产发起太保-乌江水电项目债权投资计划,计划投资总额27亿元,用于华电集团所属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构皮滩水电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限10年。2010年太保资产发起设立的“太平洋-河北建投新能源风电场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主要用于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所属的沽源东辛营风电场项目和承德围场御道口牧场风电场项目的建设运营。

  “总体来说,保险公司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规模还比较小,不过保险公司一般会有储备项目,等待合适的时机。”一位保险分析师指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