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压力测试为何草木皆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压力测试为何草木皆兵

2010年08月17日 09:3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商业银行近日启动新一轮压力测试,内容包括假设房价下跌50%~60%的极端情下,银行信贷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这一测试立即引发市场异动,沪深股市房地产、银行类股领跌大盘,银监会为之迅速澄清,压力测试“各种情景假设不代表银监会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也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

  一场虚惊就此平息,个中意味却难消却。其间最需要搞清楚的疑问是,银监会所述无非只是常识而已,更不用说,即便结果真认为房价可能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走势也未必就会如其所想。但为何唯独中国会对压力测试这一国际通行的银行风控手段草木皆兵?

  答案可以部分归为市场主体尚欠成熟,还可以部分归为房价正处多空博弈敏感区段,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转轨国家,虽然在一般商品领域基本建立起了市场主导型的资源配置体系,但在金融、房地产等资本要素密集领域,政府的管制和干预仍然是资源配置决定性的力量。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来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大规模救市并对自由市场进行反思更是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尽管如此,从原则意义上看,现代政府之于现代经济的首要职责应该是,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交易成本尽可能低的制度环境,这一结论仍然具备无可辩驳的正确性与普适性。

  政府介入微观领域并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中国为之付出的教训可

  谓惨痛。就银行信贷而言,国有银行股改前形成的不良贷款中,由于行政干预、地方保护等非市场因素造成的大约占到90%,国家为之付出的成本高达千亿,甚至更高,而间接成本,即,经济运行因资金错配而损失的效率,那就更是难以计数。

  因为教训深刻,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突出任务之一,就是寄望于通过银行公司化、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独立主体,而从现在来看,这个任务有了显著进展,但距最终完成仍有相当距离。

  银监会要求下的银行压力测试真正令市场忌惮的实则是“银监会”三个字而已,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起码在投资者心目中,政府行为仍然是金融、房地产等市场最重要的变量。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投资者对于压力测试的确产生了误读,但其对于政府与市场基本关系的判断却很难说是全无道理。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