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债务问题入股两公司 华安保险出击谋"借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借债务问题入股两公司 华安保险出击谋"借壳"?

2010年08月20日 10:5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半年内未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过股票的华安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华安保险),一夜之间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一家是大股东,一家是持股比例仅比大股东少0.47%的二股东。

  财险公司谋划上市的新闻早已有之,但类似华安保险这样距“借壳”上市仅一步之遥的情况却并不多见。

  华安保险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独家专访时表示,华安保险的入股是站在战略投资者角度投资,并没有改变两家公司主营,同时公司董事会尚未讨论上市相关议题。

  司法执行股份过户

  华安强势入股两公司

  8月16日,精达股份和宝光股份双双发布因债务纠纷引发的股权转移公告。

  精达股份表示,因债务原因在法院主持下,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广州特华将其持有的公司5400万股股份以10元/股的价格过户至华安保险名下。至此,原第一大股东广州特华的持股比例降至1.99%。华安保险持有公司18.34%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宝光股份表示,因债务纠纷,法院裁定公司原第二、三大股东茂恒投资和长宜环保分别将持有的2480万股和1620万股,按照每股16.10元的价格过户至华安保险名下。至此,上述两股东持股比例降至1.16%和0.69%,均为无限售流通股。华安保险持有宝光股份总股本的9.12%,成为本公司第二大股东。

  大比例持股罕见

  借壳声四起

  保险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像华安保险这样雄踞一、二大股东的情况则极为罕见。正是借此利好,近段时间以来,精达股份和宝光股份走势非常强劲。特别是精达股份,7月份以来该股涨幅高达45%。对此有市场传言,华安保险将“借壳”上述两家公司上市。

  从背景资料看,华安保险本次进驻精达股份,其实是一次“左手换右手”的资本运作。精达股份的股权交易双方广州特华投资和华安保险,实际控制人均为李光荣,广州特华投资更是华安保险的大股东。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是华安保险借壳,大可以直接通过大股东将保险资产注入精达股份,没必要这样多此一举。

  目前,华安保险持有宝光股份9.12%的股权,仅低于第一大股东宝光集团持股数0.47%。也就是说,如果华安保险增持宝光股份101万股,即出资不到1600万元就可以成为宝光股份第一大股东。在权益变动书中,华安明确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或减持的可能”。

  “华安进来以前没有与公司沟通,但公司之前有过股权质押的公告,有股东变更的预期。”对于华安保险突然成为公司二股东,宝光股份证券事务代表李文青表示,大股东宝光集团是否会增持公司股份,公司无法解答。随后记者联系到宝光集团,公司管理部工作人员以控制权问题太敏感不愿多谈,仅表示,尚没有这方面的说法。

  2008年亏损

  华安资产注入难成行

  “华安保险借壳精达股份的可能性不大。”上海某券商研究员认为可以从两点来看,一是华安保险进来时有承诺,不改变公司主营;二是华安保2008年业绩亏损,相关资产注入不太可能被批准。

  对于前一条,其公告中的确有“未来12个月内没有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作出重大调整的计划”一句,而对于2008年华安保险的亏损,记者也从精达股份“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找到。2007年~2009年,华安保险的净利润分别为3.656亿元、-19.95亿元、17.0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2.50元、2.14元。

  记者发现,目前华安保险的业绩有了较大的改善,保监会网站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华安保险的保费已经高达21.22亿元,已经完成了2010年保费28.1亿元的75.5%。

  华安澄清:

  尚未讨论上市相关议题

  “上市是解决资本金充足率问题的可行手段之一,但公司董事会尚未讨论相关议题。”针对市场上关于华安保险借壳上市的传闻,《每日经济新闻》独家专访了华安保险公司。公司表示,保险企业的发展及行业监管对于偿付能力和资本金充足率问题一向都十分关注,保险企业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要想走得更远,上市是解决资本金充足率问题的可行手段之一。华安保险和业内其他公司一样,也会考虑这一方式,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华安保险的自身运作已成熟,经营水平已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华安保险表示,尽管华安保险已成为精达股份第一大股东,但公司会坚持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会充分尊重该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团队的发展计划与管理理念;对于宝光股份,虽然公司表示华安保险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或减持的可能。但站在战略投资者的角度,华安保险并未对控制权问题做重点考虑,而是更看中宝光股份的自身发展,华安保险对宝光股份在其所在行业的发展态势有信心。(赵笛)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