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速放缓通胀抬头 中国汇改速度明显加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出口增速放缓通胀抬头 中国汇改速度明显加快

2010年09月09日 11: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多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像一道水闸,控制着出入中国的资金流,掌管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眼下,在出口增速放缓和通胀抬头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把闸门开得更大些。

  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称,自今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四省市,各选择10家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企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此次参与试点的四省市创造了中国近一半的出口产值。

  这项改革措施被广泛视为中国近期加速汇率改革的标志之一。中国外汇管理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称,这是“中国外汇管理政策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的一个进步”。

  目前,尽管政府宣称人民币经常项目已经基本实现可自由兑换,但中国仍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企业的出口收入不得留存境外,需要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些审批和手续回流境内。企业如需进口设备或者对外投资,须再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报换取外汇。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把外汇直接存放境外,显然更有利于他们避开汇率波动的风险。

  “钱留海外”意味着什么?

  “那道口子终于撕开了。”

  一位华北的上市公司出口业务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年初他们和欧盟客户签约时,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10万欧元可兑换约98万元人民币,但到了交货的时候,10万欧元却只能兑换85万元左右的人民币,导致公司订单收入损失了近4亿欧元,占上半年年出口总额的近10%。

  由于外贸订单大都以美元或者欧元的国际货币结算,一旦汇率波动,出口企业难免遭受损失。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欧元累计升值超过14%,这意味着汇兑损失将导致一家出口企业的利润至少损失15%。

  据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测算,如果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欧元升值幅度按年率计算持续维持在10%左右,则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年同比增速将下降到个位数。

  尽管出口企业可以购买一些人民币套期保值的金融产品,用于对冲汇率风险,但由于中国尚未开放人民币的期权市场,衍生产品的种类相对有限,且以美元兑人民币套保产品为主,可供选择的“套期保值”产品,不仅品种少,而且风险也不小。

  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08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由于采取燃油套期保值,亏损了70多亿元,占全年亏损近八成。国航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显示国航在套期保值上能力不足,需吸取教训。

  更多的企业采取了延期交货的方式,赌欧元升值,以减轻损失。浙江的一家制鞋出口企业业务经理王韬表示,在今年6月广交会上与西班牙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个为期半年的订单。目前他们打算推迟交货,希望可以通过拖延时间来赌欧元升值。

  但是,如果出口收入可以直接存放境外,那么企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这是几乎所有国内出口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们当然希望一些出口收入能放在国外。”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海信业务发展对外汇存放国外还是有实际需求的。海信集团总部所在的山东省青岛市,此次也在“企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范围。由于山东拥有多家大型出口公司,预计试点名额争夺较为激烈。

  目前,京鲁苏粤四地政府正在遴选试点企业。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的通知》的规定,要求试点企业“进出口规模较大、财务状况良好”。一些大型外资和国有出口企业将进入试点名单的可能性较大。

  出口压力下的松绑

  持续下滑的出口增速,也是促使政府放宽对企业外汇监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务部统计显示,5月以来,我国单月出口增幅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预计从9月开始中国出口出现回落的可能性较大。王子先预测,四季度中国出口应该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长。

  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以来,随着投资、消费增速的放缓,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王子先认为,未来数月,要高度重视外需高位回落带来的风险,警惕内外需同时回落。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近期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全球金融危机恐怕还没有见底。”魏建国在出席9月3日召开的中国对外贸易五百强企业论坛上表示,美国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完全结束,欧美外需疲软,中国出口也难免受到影响。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