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丢了早挂失 小心被用来办银行卡行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身份证丢了早挂失 小心被用来办银行卡行骗

2010年09月15日 15:3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身份证丢失不报案,你将有可能陷入莫名的官司。近日,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在调查一件案件时,发现了这个利用丢失身份证犯案的黑网。

  近日,6名男女因大量购买他人遗失或被盗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后出售牟利,被天河区检察院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起诉至法院。法院一审判决6名被告人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处1年6个月至4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1万到3万不等的罚金。检察机关表示,之所以严处是因为他们将这些身份证和银行卡多数出售给电信诈骗犯,使很多市民蒙受严重损失。

  ●案发

  18000元被骗走,揪出诈骗流水线源头

  2009年10月13日,被害人廖某被人以电信诈骗的方式骗走人民币18000元。警方在调查此案过程中顺藤摸瓜,发现诈骗分子用以诈骗的银行账户都是买来的。随即将出售银行卡团伙中的6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据天河区检察院指控:2009年7月开始,被告人纪伟、蔡更攀、熊晓哲、焦琪琪、曾萍、焦金涛伙同刘某明等人为牟取利益,时分时合,多次利用从广东东莞等地的不法分子处购买的他人身份证分别到广州天河等地的多家银行办理各类银行借记卡、银行口令卡后转卖他人牟利。其中,纪伟先后办理银行卡30余张,曾萍先后办理银行卡10余张,蔡更攀先后办理银行卡60余张、熊晓哲先后办理银行卡30余张,焦琪琪先后办理银行卡30余张,焦金涛先后参与办理银行卡6张。

  2009年11月5日,纪伟、蔡更攀、熊晓哲、焦琪琪、曾萍、焦金涛被人赃并获,从纪伟、曾萍住处缴获银行卡23张、存折11本、他人身份证42张,从焦琪琪等人住处缴获银行卡129张,他人身份证67张。

  ●自曝

  “收银行卡的应是从事电信诈骗的人”

  据被告人供述,其以40元一张的价格,从街上为人办假证的不法分子手里收购他人的真实身份证,办假证的说这些真身份证是从小偷处或从捡到别人身份证的清洁工处购买。被告人有时也购买制作逼真连银行都难以辨别的假身份证。

  买到身份证后,被告人就看身份证上的照片像哪个同伙,然后就让该同伙持该身份证去冒充本人办银行卡,“这样才能在银行办银行卡时蒙混过关。”纪伟如是表示。被告人有时也持其自身的身份证以代办人的身份冒用他人名义办银行卡。

  因为跟被告人买银行卡的客户一般都要求购买工行、建行、农行这些银行的卡,所以一张身份证被告人一般会在每个银行办2张卡,一张是普通借记卡,一张是带网上银行的卡。

  被告人在网上贩卖银行卡。他们在网吧上网发布出售银行卡的信息,并留有手机和QQ号等联系方式。客户通过QQ号或电话联系上被告人,双方谈好货和价钱后,就由客户留下地址和电话,然后被告人通过快递将银行卡送到客户手中,之后,客户将谈好的价钱打到被告人提供的账户,被告人再将银行卡的密码告诉客户,整个交易过程至此完成。

  据被告人交代,向他们收买银行卡的人应该是从事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的人。客户通常会把取货点定在某个医院、某间快餐店或者汽修厂,等快递送到该地点后再打电话给收件人收取。

  被告人一般是把银行卡以及办卡用的身份证一起出售给客户。出售普通银行卡是100元一张,办卡费用是15元。一张带网上银行的银行卡可以卖到350元左右,而办卡的费用是没带U盾的15元,而带U盾的63元一张。用于办理银行卡的身份证一般随卡一起卖,一张150元。

  ●警方

  诈骗分子以此规避风险

  就此事,记者专程咨询了省公安厅的张警官。他表示,电信诈骗分子通常需要很多银行账户,一方面是为了方便骗取被害人将资金存入这些账户;另一方面是被害人的钱存入账户之后,诈骗分子要尽快把这些钱分流,通过N次分账、转账将钱取走。这样做为的是防止公安机关发现他们的账户,防止账户被冻结。

  但近两年来,银行加强了开通银行账户的审批管理,所以很多诈骗犯“开户难”,于是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手段买银行账户。

  “用以诈骗的银行账户,谁敢去开啊?没人!”张警官说,“所以,就滋生了一批犯罪分子收购甚至偷别人的身份证冒名顶替去开户。”

  “被冒名顶替的人就麻烦了,因为警方展开调查就会发现这个用以诈骗的银行账户明明是你用身份证开的,这种事很难说清楚。”张警官说。

  所以,他提醒所有市民,身份证丢失后要第一时间报警,之后最好在报纸上刊登身份证丢失声明,这相当于一个免责声明,在身份证丢失之后,任何人使用这个身份证作案将与本人无关。(记者赵杨 通讯员钟国华王琰)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