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无风险高收益只是美丽谎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银行理财无风险高收益只是美丽谎言

2010年09月17日 07: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增利型理财产品、银保合作理财、黄金投资理财、券商集合理财……在股市、楼市未来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避险理财已成为居民投资的首要目标。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针对百姓理财的庞大市场需求,各家银行都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可谓“花样百出”。

  然而,记者发现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普遍存在产品设计复杂、信息披露不透彻、投资收益“含糊不清”的通病。业内人士提醒,银行理财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鉴别,切不可盲目跟风。

  理财品种“花样百出” 投资者有些苦恼

  8月中旬,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广州大多数银行已经按照要求停止设计新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但是已经发售的一些信托理财产品仍可面对大客户发售,同时转而开拓其他领域产品渠道。

  民生银行广州环市支行理财经理陈秋敏说,2010年上半年,股市动荡,楼市低迷,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致使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受到热捧。现阶段银行针对普通投资者,主推的是增利型理财产品、银保合作理财、黄金投资理财、券商集合理财等类型的产品。这类产品的年收益率一般介于2%-3.5%之间。

  除此之外,一些银行还会根据客户的投资偏好推出一些个性化的理财产品,例如投资黄金理财和券商集合理财等产品。“现在的理财产品太多了,我仔细研究发现差不多是大同小异,让我不知道如何选择。”投资者付林有些苦恼。

  存在三类缺陷 风险不容忽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市面上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都声称能够获得保本收益或固定收益,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收益率更多取决于银行以及合作方的资金使用能力及使用效率。此前,就曾多次发生过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情况。

  通过广泛走访银行、采访投资者、征询专家意见,记者发现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存在三类缺陷,需要投资者特别加以关注:

  一是产品结构设计复杂,产品说明书中运用的大量专业术语,已经超出普通投资者能理解的范围。“我一个50多岁的人怎么搞得清楚产品说明书中‘定期赎回’‘复利计息’的意思,我买的理财产品都是熟悉的客户经理推荐,反正只要银行按时给我分红就行。”广州市民鲁先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心声。

  二是新产品信息披露不透彻,产品设计存在一定陷阱。投资者殷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流行一些新兴方向的理财方式,比如投资艺术品和黄金。他接触过一款“黄金理财产品”,其投资方式是,在产品的投资期限内,若黄金价格上涨达到触发条件后产品终止,则银行向客户分配现金;若黄金价格下跌,则产品终止后银行向客户支付金条,客户将获得与其认购时相等克数的黄金金条。

  “这款产品类似于前段时间高盛和国内某些企业签订的石油对赌协议。对投资者来说收益是相对锁定的,但风险却很大。即协议期内如果黄金价格大幅下跌,则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但这些潜在风险,银行的理财专员多半不会明确告诉投资者,而更多会强调黄金保值增值的潜力。”殷先生说。

  三是针对中小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单一,投资收益披露含混不清,“固定收益”难以保障。记者发现,银行在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承诺至少能够获得固定收益,但实际上,产品合约上并不允许所谓“保本条款”。

  银行应积极履行卖方风险提醒义务

  专家认为,面对庞大的理财市场需求,银行应进一步开拓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应加强对风险的警示。

  广东舜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治超说,金融机构作为占有优势地位的卖方,要不断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出适合当前需求的理财产品,保障投资者的收益。同时,理财产品应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产品说明,面对客户的咨询,银行的理财专员应当恪守职业操守,详细解答客户提问,积极履行卖方风险提醒义务。

  老百姓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也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产品情况,以及合约内容,维护自身权益。

  “高收益通常与高风险并存。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投资者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预期收益越高,则面临的风险越大。在金融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无风险获取高收益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系副教授蔡伟宏说。记者 王凯蕾 黄玫 广州报道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