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巴塞尔协议催生银行再变革(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评论:巴塞尔协议催生银行再变革(3)

2010年09月20日 11:05 来源:《投资者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相比去年,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基本保持一个稳步下移的态势,但是今年一季度这种趋势开始收窄,到了二季度,几家大银行关注类贷款环比变动已经由负转正。

  据了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采用的都是五级风险分类法,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后三类属于有问题的贷款,即不良贷款。其中,关注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是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此类贷款是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中间的一类贷款,是属于银行特别处理的一类贷款。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主要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是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余额的2倍多,囤积的关注类贷款在资产质量发生波动时很可能迁徙为不良贷款,从而对资产质量形成较大压力。

  业内人士介绍,关注类贷款既不能完全属于正常类贷款,因为毕竟存在一些对偿还债务有潜在不利影响的因素,也不能算作不良类贷款,因为这些因素对偿还贷款还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一笔贷款从正常类下滑到不良贷款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经过关注类循序逐渐下滑。如果未来流动性趋紧、经济波动加剧,关注类贷款转入不良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进而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拖累。

  监管强调“逆周期”

  目前,银监会应对上述种种隐患的监管理念也正在悄然变化,梳理其一系列举措会发现,逆周期资本监管思路已经清晰可见。

  所谓逆周期资本监管,是指资本监管要求随着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转化而变。在资本数量方面,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应累积较多的资本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的需要;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适当降低对商业银行资本的监管标准,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推进经济的复苏。在资本质量上,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的占比应较高;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允许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上更多地依赖附属资本。

  而在“顺周期”的监管思路下,贷款损失准备主要依据贷款实际发生的损失计提,在经济上行期贷款质量较高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水平较低,不利于贷款损失准备积累;而在经济下行期,贷款质量恶化,需要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但此时银行财务状况也随之恶化,无力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在经济上行期间也未积累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以弥补贷款质量下降形成的损失,无法达到“以丰补歉”的效果。两相对比,逆周期理念的优势一目了然。

  其实,从2009年开始,银监会已经在试探性进行“逆周期”监管的探索。无论是大幅提高银行拨备覆盖率底限,还是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底限2至3个百分点,并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实行差异化;再到后来改革资本充足率和附属资本的计算方法,要求银行互相持有的新增次级债将分年从持有方附属资本中扣除,引导银行提高核心资本,增强商业银行系统性抵补风险的能力,都在体现着动态性和逆周期性。

  事实上,逆周期监管设定的思路和参照的方法正是在最新出炉的《巴塞尔协议III》的框架下进行的。

  银监会新出台或正在酝酿的这些要求很多都和《巴塞尔协议III》有类似之处,比如提高核心资本比率和质量的要求,以及提高对系统重要银行充足率的要求,还有监管部门增加了超额资本的管理,以适时调整对行业和具体银行的充足率要求等。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