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危机时代的印度经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评论:危机时代的印度经验

2010年09月21日 13:0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美国有一位像雷迪一样的央行行长,美国经济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团糟了。”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08年12月曾经如是表示。

  斯蒂格利茨推崇的雷迪正是印度中央银行第21任行长雷迪博士(Y.V. Reddy)。

  在担任印度中央银行第21任行长的5年期间,雷迪为印度金融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由于他为印度金融业改革作出的努力,尤其是为银行业制定的严格借贷准则,才帮助整个印度银行体系在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幸免于难。

  今年7月韩国大田IMF亚洲峰会期间,印度前央行行长雷迪特意将他的著作赠予《第一财经日报》,希望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印度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如何以印度的角度看待本次金融危机。

  本书包含了23篇雷迪在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期间担任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央行)行长时所作演讲的精选。

  雷迪说:“在这些演讲中,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全球金融和银行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事实上我早就警告过很多发达国家,他们的金融体系中存在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其次,本书也介绍了印度所采取的防止金融体系危机的种种措施。此外,这本书也介绍了‘自由化、去监管化’等全球化压力,以及一些政治经济问题。”

  这段时期也正是全球经济和印度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多事之秋”。2003年到2007年期间,逐渐在世界经济中崛起的印度对全球经济产出、增长和稳定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此后的2008年到2009年期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对印度造成了影响,尤其是资本流入的波动和实体部门活动的放缓。

  然而,有趣的是,印度仍然得以保持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增速,并且以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和出口部门屹立于全球金融风暴的海洋中。

  2007~2008年就已显露的金融危机始于美国并波及其他发达经济体。这一危机严重地影响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也导致全球几乎所有经济体的增速纷纷放缓甚至陷入衰退。尽管全球中央银行与政府众志成城协调一致,这场危机仍然在2008~2009年后期加速恶化,成为蔓延至全球范围内的一场严重经济危机。

  全球政策制定者面临着严峻挑战。而印度所面临的政策挑战,就是如何从当时阶段的管理印度经济成功融入全球经济后的影响转向管理全球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

  如何管理经济一体化,同时又减少全球化可能对金融稳定和中期经济前景的潜在威胁?雷迪的这部著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量的独到见解。

  雷迪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源自三大“症结”:过度金融化、过度“去监管化”,以及过度“杠杆化”。

  首先是“过度金融化”,即金融部门发展得太快,以至于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速。金融业的作用被本末倒置了——从原本支持实体经济和政府的“工具”变成了“目的”本身。过度“去监管化”和过度“杠杆化”则加速危机酝酿,同时也因为在房地产和消费领域存在着不负责任的借贷现象。这三大因素同时作用于当时脆弱的金融体系,导致资产价格瞬间大幅缩水,无论是房地产价格还是股票价格纷纷陷入崩溃。

  相比过度自由化的欧美国家,印度的金融监管显得有些“保守”。但如雷迪所言,人们通常认为印度比较保守,“保守”一般意味着“按兵不动”。然而在印度,事情却截然相反,人们“保守”却采取了很多行动。

  这种“保守”的监管态度,加上他所持的“预防性”监管哲学,让印度的监管者们采取了与欧美国家截然相反的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印度央行避免了过度宽松。在金融监管方面,监管机构采取了对抗风险的保护措施,因此印度的资本充足率较高,而对风险资产的风险敞口也相对有限。此外,对于存在过度流动性的外部因素,印度拥有良好的资本账户管理体系。(严婷)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