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险资翘首新出路 望进入基础设施投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4000亿险资翘首新出路 望进入基础设施投资

2010年09月25日 09: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公布一个多月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密集获批。

  9月15日,中国太保(601601.SH)旗下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太平洋-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债权投资计划”的申请获保监会备案通过。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太平旗下的太平资产管理公司的“太平资产-南水北调工程债权投资计划”也获得通过。

  此次获保监会备案通过的两个债权投资计划募集总规模不过220亿元,但是却代表着近4000亿元规模的保险投资有望进入到基础设施投资。

  收益率有吸引力

  “很多公司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已经开展4年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投资新政不过是降低了一些门槛,因此可以看到最近一下子很多项目获批。”国泰君安保险行业分析师彭玉龙认为。2007年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保险业首只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泰康-开泰铁路债权计划”。

  《办法》规定,基础设施等债权投资计划是指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专业管理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发行投资计划受益凭证,向保险公司等委托人募集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等,按照约定支付本金和预期收益的金融工具。投资于基础设施等债权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约为4.7万亿元。理论上来说,这个《办法》可以带动近4000亿元人民币进入到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9月中旬以来,太平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太平资产-南水北调工程债权投资计划”和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太平洋-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债权投资计划”连续获得保监会备案通过。前者总募集规模为200亿元,首期50亿元,投资期限6~10年;后者募集资金20亿元。

  此外,保监会近日也批准了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资格备案申请。

  中国太保是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中最偏好基建投资的一家。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的基础设施类投资计划新增投资9.14亿元,基础设施类投资计划的总投资金额占投资资产比重达到4.63%。相比较上半年中国平安(601318.SH)基建投资占比为1.4%,同比降低0.1%。

  “在股市、债市均低迷的情况下,基建债权投资规模大、期限长、偿还方式灵活、融资便利,与保险资金运用的长期性匹配。”银河证券分析师许力平认为。

  对保险公司来讲,基建项目的债权投资计划最具吸引力的是其高于国债和企业债的投资收益率。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保险资金投资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收益率分别为2.76%、3%和3.29%。2008年太平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国家电力项目债权计划为收益率约为6%,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债权投资计划的收益率因项目、期限、地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国太保去年发的40亿元上海世博会债权投资计划(二期)就比其他债权投资计划的收益高。”彭玉龙说。

  现金流与担保风险

  “各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有很多基建股权计划的储备项目,每个公司都成立专门的事业部负责项目的搜寻、跟踪。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大多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寻找这样的项目跟地方政府会联系比较多。”一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介绍。

  彭玉龙认为,只要中国经济正常发展,这些基建债权投资项目风险不算太大,在可控范围内。

  在基建债权项目的挑选条件,保险公司考量的问题主要是项目现金流情况、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是国家重点项目(一般需要获得发改委审批的项目)、有无担保、是否有信用增级等等。

  上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坦言,在规划项目的前期保险公司对项目前景比较乐观,而到了正式投资运营时往往发现项目本身现金流低于预期,“也就是担心项目的本息得不到及时支付”。

  此外,有些地方项目往往以财政税收作为担保,这令保险公司颇为担心,所以不少保险公司都要求基建项目要由第三方企业做担保。“据我了解,现已做成的基建项目都是以大型国有企业或其母公司做为担保对象,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违约风险还是比较低。”上述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

  保监会强调,保险公司要加强债权投资计划后续管理和风险控制,及时获取偿债主体相关信息,密切关注专项归集账户现金流和担保人资信状况,做好风险处置预案,确保投资计划本金和收益按时足额偿付。(郭斐)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