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化盛宴背后的金融力量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评论:文化盛宴背后的金融力量

2010年09月27日 10:04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00万元贷款支持《画皮》,2000万元贷款支持《叶问》,600万元贷款支持《赤壁》,3000万元贷款支持《孔子》……”说起曾支持的影视作品,北京银行副行长许宁跃如数家珍。事实上,细数当今热映大片,其背后无不存在着金融支持的身影。金融与影视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对接已从“试水”逐步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

  解决融资难题填补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动漫专业毕业的广告公司经理卢先生如此感慨:“我没有厂房、设备可以抵押,有的只是创意这种无形资产,抱着创意去找钱真不容易啊。”卢先生的一位同行更是直白:“在银行看来,一打创意往往不如一块砖头靠得住。”

  跟卢先生一样搞文化产业的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小企业,贷款难是其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卢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和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以往的尴尬局面开始缓解。他在北京银行申请到了文化创意贷款,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底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有这些政策指向明确,即金融系统要全力支持文化产业。这种支持则首先体现在破解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题。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下,各金融机构纷纷行动,开始推动文化企业发展的切实举措。在《意见》发布后的两个星期,北京银行率先启动了响应国家政策,与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正式合作,宣布在未来的三年时间内向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专项授信额度100亿元,该行还推出“小巨人”品牌系列产品,满足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需求;交通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向企业提供贷款;招商银行以“版权+票房收益担保”方式先后向华谊兄弟影视公司《集结号》、《非诚勿扰》等影片制作提供总额为1亿元的贷款支持。在贷款管理方面,根据文化企业经营和融资特点,允许企业采用“零贷零偿”和“零贷整偿”等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较好地满足了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

  创新金融服务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企业的壮大,而在文化产业振兴的道路上,理应建立加强金融服务的着力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银行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完善业务流程,设立了专门的客户经理,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创新。

  华谊兄弟电视剧事业部副总经理葛卫东在谈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时说,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的确对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他以2008年与北京银行的一次合作为例,2008年5月,北京银行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贷款,开创了版权质押打包贷款的先河。这不仅是对华谊兄弟信用与资质的肯定,而且使华谊在业务、财务、法务操作层面上更加规范、更符合商业操作规则。

  此外,支持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的资本运作也成为金融服务的着力点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统计表示,文化类企业上市融资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年初以来,省广股份、江西出版、皖新传媒、华谊嘉信等一批文化企业通过改制实现上市,目前,中国A股市场约有30家文化类上市企业,总市值近2000亿元。债券融资规模明显增加。截至2010年6月末,文化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55个,募集资金428.2亿元。

  不只是钱的问题更加专业化的未来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扩大了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推动了文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那么,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收益如何?许宁跃坦言,单独就贷款领域来看,收益并不算高。但是在考虑收益方面更多应考虑综合效益。第一,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方面有贷款自身带来的能够衡量的效益;另一方面作为上市银行,从社会责任考虑也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GDP高于其他产业,能够达到17%左右,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百姓消费。第二,文化创意产业中有许多中小企业支持其发展,对于就业、税收以及社会影响力都有拉动。第三,文化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市场产品更加多元化,也能使老百姓敢于去消费。

  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进入文化产业。在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看来,“文化消费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我国当前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要求高度契合,具有强大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在参加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金融系统具有大规模支持文化领域的愿望和动力,央行将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文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专家表示,文化产业要掀开资本运作的新篇章,需要身处资本和文化两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们不断推进专业化,推动运作模式的持续创新。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研发及生产已日渐成熟。能源供应、环境压力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方向。(胡萍)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