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州长来华融资忙 中资赴美“成倍增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美州长来华融资忙 中资赴美“成倍增长”

2010年09月27日 15:41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中国之行引来闪光灯无数,但他仅是近期美国政界人士在华游说的几人之一。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近期已经和即将到访中国的代表团包括佐治亚州、明尼苏达州、华盛顿州、佛蒙特州、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和夏威夷州的州长,以及芝加哥、托莱多、匹兹堡和旧金山的市长。

  文章评论说,美国政界人士纷纷踏足中国发表演说,虽然他们的地方口音和政治理念互不相同,但传达的信息听起来是一样的:“我们需要钱”。

  中资赴美·现状

  仅用半年 投资增长3.6倍

  在中国投资协会工作的路敏对中资赴美的快速增长有切身体会,因为她的工作越来越忙了。

  她对记者回忆说,就在前两年,她的一位朋友还在介绍美国的企业来中国投资,一年很难回国一趟,而如今联系时发现其经常在国内,“原来是开始介绍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了!”

  中国商务部本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增长3.6倍,达到6.05亿美元,是2003年以来中国赴美投资增长最快的半年。尽管与美对华直接投资相比份额还少很多,但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商务部用“成倍增长”来形容目前中资赴美势头。而纽约经济顾问公司Rhodium集团预计,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将在未来数年内保持翻倍的增长,直到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持平。

  今年年初,纽约金融统计公司Dealogic Ltd的发言人梅雷迪斯·伦纳德说,对美投资主体是中国国营公司。主要投资方是中国主权基金中国投资公司(中投),显示海外投资的增加得到政府的支持。

  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在美国“登陆”了,比亚迪就是其中一例。经过一年多的商谈,今年5月,比亚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设立美国总部,受到当地的欢迎。

  中资赴美·分析

  美国政府:“我们需要钱”

  美国对中国投资的渴望是明显的。为吸引比亚迪投资,洛杉矶-长滩世贸中心组织总裁包万斯还曾率领专家团访问比亚迪总部。包万斯说,比亚迪是中国混合驱动汽车和电子汽车业的领袖,拿到他们的投资会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

  金融危机的阴影在中国似乎已经淡去,但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很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的报告称,美国的失业率最早要到2013年初才能恢复到经济衰退前的水平。

  为降低失业率,美国地方政府越来越主动地为企业投资提供服务。8月份,美国南部16个州的州长聚集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召开年会,将如何吸引中国投资列入大会主题之一。

  一年来,美国一些州的州长办公室主任的名片上都印上了中文名字,美国政府驻中国永久性办事处快速增加,负责介绍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工作人员活跃在各种商业论坛和活动中。

  现在全美50个州中,累计有33个州、港口和直辖区已经派代表到中国寻求投资资金,目的是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到美国。这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数量。

  ·专家解读·

  赴美投资渐入稳定期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春永表示,中国对外投资已经逐渐驶入更加合理和稳定的轨道。

  他也总结了多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注重对初级产品产业投资;其次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导致与国内产业的断档。

  但他表示,最近中国对境外高技术企业并购也渐呈常态,高铁、新能源等拥有自主技术优势的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横空出世正在改变这种情况。

  中资赴美·声音

  中企:“美国制造”划算

  “按中国标准来看,在美建厂太便宜了。”一些中国公司毫不讳言,美国已成了更经济的开设工厂的地方。

  以中国山西运城公司为例,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斯帕坦堡市,公司以3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当地6.5英亩的土地,要是在上海或是东莞,这些钱只能买到1/4的土地。

  另外,公司还节省了电费支出,中国用电高峰期的电费为每度14美分,而南卡罗莱纳州只需要4美分。同时,这里还不会出现中国时常发生的拉闸断电现象。

  在运城美国公司,熟练工人每小时能挣25美元至30美元,装配线操作员每小时10美元至12美元。虽然这大大超过了中国本土非熟练工人每小时2美元的薪酬,但是中国企业提供超过10个就业岗位就可以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每个工人1500美元的税收减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减美国人力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公司去年在美国收购或新开了50多家公司。《财富》说,仅在南卡罗莱纳州,中国公司已投资2.8亿美元,并创造了1200多个就业机会。 (林晨音)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