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网银”未获超级反应 推广期暴露4点不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超级网银”未获超级反应 推广期暴露4点不足

2010年09月29日 19:00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超级网银的诞生不能说是多此一举,但它还有待完善,支付宝现在还不用紧张。

  以跨行资金管理和实时到账为杀手级应用的超级网银无疑是支付清算的明天,然而现在它却不得不暂时忍受平淡的开场。

  8月30日正式上线的央行第二代网上跨行支付清算系统(俗称超级网银)迄今应者寥寥,用户对开通和操作手续繁琐发出抱怨,因为用户需要到每一个账户所在银行进行书面申请,才能获得跨行账户操作的权限。该系统目前只对符合资质的企业客户开放。

  央行的超级网银不能将各家商业银行的账户数据拿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而是只能起到在各家商业银行之间数据传输和资金轧差清算的功能;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申请开通新业务属于“必须客人本人至柜台办理”的业务类别。这是一个麻烦事儿,但是如果央行确定了更加安全的网络提交申请的规程,则可望在举手间得到解决。

  相较之下,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超级网银的喜忧参半态度,更能决定后者的推广道路是否顺利。

  对商业银行而言,超级网银对跨行交易的自动处理和实时到账为银行网点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和成本,在正式使用超级网银系统之前,每家银行网点必须有若干专门人手来手工处理跨行交易产生的交换和电汇凭证,超级网银使这一岗位成为多余。

  在理财和资金管理业务上有优势的银行更可以将超级网银当作对它行客户进行宣传的渠道。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系统也将获得统一的商业银行对接点,而不需要再一家一家与商业银行谈判。但所有这一切优势与便利的前提是:央行的超级网银不从“高速公路”变成“运输公司”,不直接与在超级网银系统上的服务内容提供者进行竞争。

  这一点正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担忧的焦点,马云更是曾经发出可以将支付宝贡献给国家的言论。目前看来,这还不会变成现实,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银行始终是做跨行业务的,包括跨行支付业务和跨行结算,跨行网银实际上就是一个跨行结算的新业务,根本不涉及“超级网银”一说,央行也不会强行要求各银行统一网银标准,实现互联互通。

  美国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了“超级网银”—ACH自动交换中心,90%的美国银行是自动交换中心的成员。全球在线支付领先公司PayPal只需要接入ACH,就可以全网联通提供网上支付,而不需要像支付宝那样逐一接入各家银行的网银。预计2010年PayPal公司的收入将超过32亿美元。如果超级网银也能照此发展,那对支付宝来说很可能还是件好事。

  最可能因超级网银受益的第三方

  01 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

  这些企业往往在与商业银行谈判接入条款时缺乏优势,超级网银给了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一次性谈判接入的条件,使其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护收款方关系上。同时也拓展了这些支付企业的客户范围。

  02 基金券商

  此前基金和券商通过与银行的专门接口或者第三方程序接入银行系统。超级网银使得这一接入的标准性和安全性均得以提高。

  03 大型集团企业与贸易型企业

  前者往往在不同地区的多家银行拥有账户,后者则对跨行资金汇集的时效性有较高要求,超级网银能够实现跨行的资金快速划转,满足其需求。

  超级网银推广期暴露的不足

  01 目前只针对符合资质的企业客户开放,尚不对个人开放。其对企业客户的要求是成立2年以上,担保条件较强的可为1年以上;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02 初次开通手续繁琐—初次开通,要求用户在不同的账户所在银行分别提出书面申请,才能获得跨行交易的授权,如果有5张银行卡,就要跑5家银行网点。

  03 业务不全—超级网银虽然以跨行账户操作简便为特点,但是在目前的阶段,很多功能还不能使用。银行的解释是网络尚不稳定。其中招行账户还不能签约到其它银行的系统内,农行的业务也还不能使用,功能有待使用中慢慢完善。

  04 收费标准不统一且不便宜—各行按照传统转账收费模式收取跨行转账费用,价格一般与行内异地转账持平。不过一些网点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打出免费牌吸引用户。

  文|CBN记者 陈伟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