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黄金储备大幅增持须慎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梅新育:黄金储备大幅增持须慎行

2010年10月13日 13:25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于储备资产对中国的功能、意义日益丰富,储备资产管理正越来越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调整储备资产结构、提高黄金和非美元资产所占比重的问题日益引人瞩目。

  人类已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但信用货币的某些内在缺陷和黄金的某些内在优点,使得黄金每到经济政治危机发作之际就扮演起资金避难所的角色,要求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乃至恢复金本位制的呼声,也会相应高涨。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不例外。由于危机祸起全球货币体系核心货币发行国——美国,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信誉遭受至少20年来未有之重创,对黄金的呼声相应更加高涨,中国市场黄金交易品种在这样的背景下丰富了许多。

  短期而言,黄金价格受汇率、地缘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事件影响大;在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世界各国储备资产结构选择才是对黄金价格的最大长期影响因素。倘若各国总体上以远远超过经济增速的增长率大规模增持黄金储备,将显著推高金价。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格局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根本改变,所持黄金储备世界排名(2010年4月排名第五)还大大落后于GDP排名。只要其他经济大国不出现戏剧性大幅减持黄金(减持30%乃至50%以上),中国储备资产结构选择及其变动,将是对黄金行情影响最大的因素。

  毫无疑问,从较长时期来看,中国有必要增持黄金,直至与中国GDP世界排名相当,也许是比较恰当的数量。按2010年4月每盎司黄金价格1179.25美元计算,此时中国黄金储备价值仅相当于整个外汇储备的1.6%,这一比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全球110个经济体中仅高于25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中国要增持黄金同样需要面对一系列制约因素,在中短期内大幅度增持尤需慎行,即使不考虑金本位制相对于信用货币制度的致命缺陷,不考虑美元国际货币核心地位的支柱是其政治和军事霸权(这两根支柱没有摧毁,全球金融危机就不会颠覆美元的国际货币核心地位)。

  在中短期内大规模增持黄金储备时,直接要面对的制约因素是此举将显著抬高金价,对中国黄金消费者不利,尤其不利于新进入的黄金消费者。中国国民传统上就比较追捧黄金,中国已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跃居世界黄金第一消费大国。倘若增持的黄金储备是在公开市场上收购已有黄金而不是收购新生产黄金,这种效应就会更加明显。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世界黄金首饰需求339.4吨,同比减少近1/4,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中国黄金首饰需求量则增长3%达到89.1吨,跃居世界第一大黄金首饰消费国;黄金消费总需求则达到了105.2吨,同比增长2%。至今,中国民间黄金消费需求继续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另外四大黄金首饰消费国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量全部出现了两位数跌幅:印度,34.7吨,同比下降52%;美国,27.8吨,同比下降30%;土耳其,16.5吨,同比下降40%;沙特阿拉伯,15.0吨,同比下降23%。

  不仅如此,从全球经济领域来看,短期内大幅度抬高金价将令主要竞争对手受益。

  2010年6月,将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加拿大合计,发达国家群体持有的黄金储备多达20010.5吨,占全世界官方黄金储备总量(30462.8吨)的65.7%。在金价已然上涨至多年来最高位之际付出国民积累进一步抬高金价,从而补助竞争对手,实属不智。就是要进一步大手笔增持,也应在金价平稳或回落时更合适;而鉴于黄金市场对民间消费的反应不如对官方储备增持反应大,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地发挥民间吸纳黄金的力量。(梅新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