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须避免在“货币大战”中被抹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时评:中国须避免在“货币大战”中被抹黑

2010年10月13日 14: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来,随着中美两个经济大国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升级,加上美元持续贬值背景下,不少经济体被迫采取措施遏制本币过快升值,一时间有关“货币大战”的言论甚嚣尘上。

  迄今为止,尚没有人对“货币大战”下一个权威的、令人信服的定义。但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货币大战”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面临内部经济困境,为刺激出口、增加就业,竞相采取措施,人为压低本币汇率。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势必加剧各国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将破坏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其影响可以与“战争”相提并论。

  当前,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美国正以自己的霸权逻辑说明这一轮“货币大战”的起因和化解之道,而中国则有被抹黑的危险。

  从表面看,这一轮“货币大战”起因主要源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升级。此外,日本政府在日元持续升值后直接干预汇市,以及巴西、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遏制本币对美元过快升值的势头,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这一轮“货币大战”的真正起因应归于美国。第一,美国政府和国会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再一次挑起并激化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使人民币汇率问题看似处于当前“货币大战”的漩涡中心。眼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迟滞,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经济问题已成为11月份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主要议题。不管是奥巴马政府官员,还是进入“选举状态”的国会议员及候选人,都有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美国经济困境“替罪羊”的政治冲动。美国在国际社会散播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经济体干预汇率提供了合理性基础。

  第二,这一轮“货币大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印钞”。面临经济困境,美联储长期将基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同时以购买金融资产的方式,向金融系统投入大量美元流动性,这一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美联储这一政策直接导致美元贬值预期加大,同时也导致大量美元投机资金进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套利。结果是,从韩国到巴西,从泰国到新加坡,全球许多经济体都感到本币对美元升值的强大压力。美元贬值带动其他货币升值,对这些经济体出口甚至金融安全与稳定,都构成了挑战。这些经济体反过来被迫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压低本币汇率,最终形成了“货币大战”的局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的霸权逻辑下,美联储通过“印钞”压低美元汇率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其他经济体通过买入美元、抛售本币来压低本币汇率则是“非法的”。

  美国不仅仅故意曲解这一轮“货币大战”的真正起因,而且在解决之道上,也在“承担责任”的口号下,对中国施加压力,甚至不惜抹黑。

  美国政府官员提出,要避免爆发全面的“货币大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有关方”,应停止干预人民币汇率,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实际上,“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民币汇率并非诱发这一轮“货币大战”的主因,美联储“印钞”才是。因此,即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能解决美元贬值大背景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本币“被升值”的问题,也无法杜绝这些经济体干预汇市的行动。

  一句话,只要美国继续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而无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这一责任,这一轮“货币大战”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甚至不排除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这一轮“货币大战”再次凸显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困境,即美元作为美国的主权货币,同时承担了主要储备货币的职能,而这两种职能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美联储为刺激美国经济增长开动印钞机,很可能导致美元流动性泛滥和美元贬值,进而对国际金融稳定带来新的冲击。

  中国要想避免被抹黑,必须做好如下两项工作:第一,充分向国际社会说明当前“货币大战”的根本原因;第二,尽力凝聚国际共识,敦促美国扮演起“负责任的超级大国”角色。 (明金维)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