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超调”刺激经济 亚洲“联防”欧美热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欲“超调”刺激经济 亚洲“联防”欧美热钱

2010年10月14日 15:56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美国失业率高企、短期内看不到下降趋势,而且经济无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获得有力复苏的情况下,必须采取进一步量化宽松的‘超调’方式来刺激经济。”

  “在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亚洲各国遏制热钱流入必须一方面进行资本管制,另一方面保持汇率和利率的稳定。”

  当地时间10月12日,美联储决定继续把联邦公开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同时,决策者还言之凿凿:“在不久之后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合适的。”显然,美联储的这一举措无疑将加剧全球资金潮涌亚洲的态势。针对这样的局势,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各国政府纷纷出手阻挡热钱大规模流入,抑制本国货币升值。

  美再度宽松方向已定

  从美联储近来接二连三的言论来看,采取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周二公布的会议纪要也显示,美联储若采取进一步量化宽松措施,将通过两种手段实施,即增加购买长期公债以拉低借款成本的方式,以及推动民众预期未来通胀将上扬以刺激目前支出的方式。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失业率高企、短期内看不到下降趋势,而且经济无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获得有力复苏的情况下,必须采取进一步量化宽松的‘超调’方式来刺激经济。”

  “如果美联储不作为的话,那么就无法改变当前的经济状况,而且之前所有为刺激经济而提出的措施都将前功尽弃。”华民指出,“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措施,则能延续此前的刺激措施,至少存在改善当前经济发展状态的可能性。”至于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措施究竟能否有效刺激美国经济复苏,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要看量化宽松措施的实施力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当前这种经济增长放缓状态的惯性。”

  亚洲统一资本管制

  美国疲软态势的延续给已经颇受热钱问题困扰的亚洲各国带来更大的挑战。亚洲各国政府纷纷行动起来试图阻挡热钱的大规模流入。

  10月12日,泰国政府宣布,对外资投资债券所获资本利得和利息收益征收15%的预扣税。泰国财长此前曾表示,由于美国采取释放流动性的政策,泰铢可能会进一步升值,并表示政府将考虑采取措施抑制对泰铢的过度投机。

  而此前,韩国也已经采取了一些资本管制的措施,以遏制热钱的流入。10月12日,中国外管局同样明确表示,下半年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新加坡华侨银行分析师谢栋铭表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也都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但是如果本币继续升值、热钱持续流入,预计这些国家将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显然,资本管制将成为亚洲各国的集体行动。华民表示:“在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亚洲各国遏制热钱流入必须一方面进行资本管制,另一方面保持汇率和利率的稳定。”

  IMF难当“仲裁者”

  美元主动贬值,亚洲货币力拒热钱;美国大喊再度宽松,亚洲各国却出手干预本国货币升值。对于汇率分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本应是最好的汇率战“仲裁者”。但专家分析,IMF要想扮演这一新角色,显然还需要更多成员的支持,毕竟IMF并不仅仅是美国的IMF。

  二战结束后成立的IMF,其宗旨是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有监督各国货币汇率的义务,但问题是,与世界贸易组织可作出实质性的制裁不同,IMF的结论并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监督各国汇率和充当“汇率争端的仲裁者”,二者显然有着很大区别。

  美国对IMF的“仲裁者”角色十分推崇。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多次要求IMF等全球金融机构对一些国家货币汇率发挥更有效的监督作用。他甚至呼吁将IMF投票权份额改革问题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相挂钩。

  不过,IMF要当汇率“仲裁者”显然有点一厢情愿。针对盖特纳将IMF改革与汇率问题挂钩的说法,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只是一种“非主流”的意见。而南非财政部长、24国集团主席戈尔丹则明确表示,应当把IMF管理架构改革与汇率政策这两个问题分开来讨论。

  面对多方反对意见,IMF总裁卡恩承认,IMF可能会推动汇率改革,但前提是“成员国愿意参与这种讨论”。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