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加速对接私人银行 议价能力提升显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信托公司加速对接私人银行 议价能力提升显著

2010年10月15日 09:3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银监会接连发文规范银信合作,信托公司在业务升级、转型和监管压力下,逐渐将目光转向高端理财市场,加速对接私人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发行量身定制的信托产品。

  据悉,一般而言,相比此前银信合作的平台类业务1‰的管理费,高收益的集合类信托产品,信托公司和商业银行均能获得2%至3%的纯收益,是单一资金信托的银信合作业务收益的20倍以上。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增强的同时,议价能力也水涨船高。

  加速对接私人银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0月14日)从沪上商业银行了解到,目前承诺收益较高的都是由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位于7%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15%。

  一国有大行上海分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这类产品都是专门为私人银行客户打造。“保险、基金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低附加值、低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显然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沪上新时代信托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的业务重点就是加强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通过和私人银行等合作加快和高端金融理财的对接,进军高端理财市场。

  “和私人银行的合作以前一直存在,但一直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们还在着手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清理现有的融资类业务规模。”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拥有的公信力、客户渠道、营销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信托和私人银行的对接,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提供多元化理财服务、混业化金融服务,客观上双方是一种优势互补、战略双赢。”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邢成表示,信托公司和私人银行对接是信托公司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理想的盈利模式。

  “此前,这些对信托公司而言遥不可及的合作模式,如今已成为现实,信托公司甚至得以唱主角。”

  私人银行虽然拥有客户渠道,但其服务长期停留于形式,其自身管理能力、理财能力也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高端客户理财需求,再加上受政策约束,导致高端客户资源长期被浪费、闲置。

  信托公司凭借产品设计、创新方面的天然优势,和私人银行的高端VIP客户金融服务对接后“如鱼得水”。不但解决了市场营销、客户资源欠缺等问题,而且政策上符合银监会的导向,亦能从根本上促进业务转型和升级。

  邢成进一步表示,私人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客户提供财产安全、财富保值增值和财产传承服务,在这些领域,信托公司都可以通过“银信连接财富管理业务”的模式,通过设立极具个性化的信托产品,为其提供信托理财服务。

  分红议价能力增强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信托公司通过和私人银行合作,针对高净值客户发行高收益的集合类信托产品,收益率是被动管理类银信合作产品的数十倍,信托公司的议价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华融信托一位负责人透露,被动管理的“平台类”业务,信托公司一般只拿到1‰至3‰的管理费,最低甚至只有万分之五,与银行百分之几的收益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信托公司发行集合类产品,一般向客户收取1%至3%、最高5%的管理费;此外,信托公司承诺给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一般会低于产品的实际投资收益,两者之间的差额也被纳入信托公司的收益范围。

  不过,记者查阅上述集合信托产品说明书发现,这类产品的准入门槛动辄100万至300万不等,承诺的年化收益率也在7%以上,产品存续期限有的更是长达3年,目标客户和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完全吻合。

  新时代信托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掌握了客户终端,在“渠道为王”的思维下,信托公司要提升议价能力,专业性和产品设计能力都有待大幅提高。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具体操作起来,信托公司相对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取决于信托产品的设计,以及集合了什么样的资源。

  “对于上述主动管理类的产品,信托公司借商业银行的渠道销售,收益一般都能做到和商业银行平分,这样算下来,双方都能达到2~3个点的纯收益。”

  “相比较商业银行给信托公司1‰的管理费,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类业务能获得3%至5%的纯收益,是单一平台类业务收益的20倍以上,真正和商业银行实现双赢。”(印峥嵘)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