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已涨至1300美元 年底有望占据“千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黄金已涨至1300美元 年底有望占据“千五”

2010年10月15日 15:55 来源:投资与理财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金价10月初再创历史新高,一度达到1364美元/盎司,使得年底涨至1300美元的预期提前到来。

  在各投资市场大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前途未卜之影响下,黄金市场大有“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之势。金价在2010年10月初再创历史新高,一度达到1364美元/盎司,使得原先很多分析师预计金价将在今年年底涨至1300美元/盎司的预期提前到来。金价目前的强势表现似乎预示着它将要开启新的历史篇章——“千三时代”。

  市场越是疯狂,我们愈要冷静。为求知其所以然,就本轮新高,得出几点粗浅看法。究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本轮金价再创历史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来源于美联储有意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论是市场传言,还是美联储的政策暗示,都会推动金价强势上涨。美国目前潜在通胀趋势略低,无法长期、最大化地促进就业和物价稳定。因此,为了应对国内经济下滑风险,美联储不得不在必要的时候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目前有可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是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压低市场利率,促进银行借贷,以刺激经济复苏。此项政策以及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无疑会进一步降低美元计价资产回报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投资者大量抛售美元,黄金则受益于作为对冲美元贬值的工具而受到市场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第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以及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会促使投资者寻求黄金作为避险投资工具。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元的信用危机,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大幅下挫,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黄金避险需求再一次得到提振。为了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成员国不得不削减财政预算赤字,以获得欧盟和IMF的资金救助。但是此项政策的副作用,在于紧缩的财政赤字会导致原本依赖于经济刺激政策的国家经济复苏步伐进一步放缓,失业率增加,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就会大大增加,而黄金往往在经济发展处于不确定的时候有比较好的表现。

  第三,来自中国的需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我国人均年黄金消费量仅约0.26克,远低于0.7克的世界平均水平,这反映出中国黄金投资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和证监会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明确黄金市场发展定位,促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其中,扩大有进出口黄金资格的商业银行数量,被看作是中国有意增加黄金进口量的一个信号。

  而且,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中国购金成本。今年9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4%左右。由于黄金主要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中国购金成本,提升中国的黄金进口量。来自中国的实物黄金需求增长因此利多黄金。

  第四,实物金需求旺季的到来。每年从9月份至次年2月,印度的排灯节、中东地区的开斋节和宰牲节、西方的圣诞节以及中国春节会相继到来,黄金珠宝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珠宝商会在旺季来临前1—2个月,提前购入黄金并进行加工,因此每年的8月至次年的1月是珠宝制造业的需求旺季。实物金消费旺季所产生的黄金消费题材概念,很多时候都会推升金价出现一轮牛市行情。

  第五,黄金市场投资投机资金推升金价不断上涨。首先,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的黄金持有量自2010年1月以来累计增加171.77吨,截至9月24日,其黄金持有量为1300.52吨,逼近历史高点1320吨。其次,截至9月21日,美国COMEX期金非商业多头持仓量为286568张,与8月3日的数据相比累计增加63864张,增幅为28.7%。机构大举增持黄金,从资金面上帮助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第六,金价的历史走势,往往也预示着黄金在下半年有着比较不错的表现。从黄金之前的历史走势来看,很多时候黄金在完成夏季弱势震荡之后,后市很有可能出现大级别的单边上涨行情。因此,目前黄金上冲至1300美元上方只是一个开始。

  综合分析,不难发现,所有的推动黄金上升的因素来源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大背景。这也将意味着所有的这些推动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消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黄金未来的价格可能会超出我们所有人的预期。寻找机会介入,合理的利用价格回调和整理,建立自己的头寸部位,当“新高”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黄金市场年内应还有惊喜回馈。(中联金储首席黄金分析师 金多利)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