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之后 银行一边欢喜一边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央行加息之后 银行一边欢喜一边愁

2010年10月27日 10:0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10月20日至今,央行启动三年来的首度加息已经过去6天。

  6天来,记者走访京城部分银行,大部分银行理财师表示,此次加息只是开始,未来不排除再次加息的可能。中老年储户对利率很敏感,听到加息的消息就来转存,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收入。但与老年人转存的举动相反的是,一些年轻储户却不为一点点利息所“诱惑”,提取部分现金,存入股市账户。

  “加息往往意味着新一轮牛市的启动。近期股市飘红,我就‘蠢蠢欲动’想加仓。现在央行加息了,我更坚定自己的看法。”具有金融专业背景的年轻储户张科很自信地说。

  老年人忙完转存忙理财

  10月21日至26日,记者到京城工商、建设、交通、深发展等银行的部分网点实地调查,发现与平日相比,办理转存业务的储户确实多了起来。他们之中以中老年市民居多。

  工行地安门支行大堂经理告诉记者,近几天,他每日都要接待20名以上的转存客户,而平时一天可能一个这样的客户都没有。

  不仅工商银行营业厅内“白发”攒动,在深发展三元桥支行、北京银行安德路支行、交通银行亚运村支行等众多银行营业厅,办理转存业务的中老年人也都出现了“井喷”。

  “一位姓刘的客户10月19日把30万元存为一年定期,当时的年利率是2.25%。当晚央行就宣布加息,一年定存利率上升至2.5%。”深发展三元桥支行理财师苗杰说,她从客户利益着想,主动向客户告知了加息的消息,并提示说10月19日的存款利率低,如果转存一年可增加利息约750元。10月21日一早,这位客户就赶来转存。

  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储户——今年62岁的刘大爷。他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职工,每个月退休金仅有1000多元。这30万元是刘大爷老两口省吃俭用一辈子攒下的。

  “多出来的(利息)不算多,但对我这样的退休职工来说还是可观的。我这么大岁数了,不能拿着养老钱去炒股、炒黄金。一旦赔了,我什么都没有了。”刘大爷说。他的话代表了绝大部分去办理转存业务的老年人的想法。

  随着央行加息,部分保本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也“水涨船高”。于是,一些老年人除了办理转存外,也开始追捧这类理财产品。

  建行樱花西街一网点的理财师钟小姐说,这两天,银行几十天期限的产品年收益率可达3%以上,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一些老年人除了办理转存业务,还拿出少量资金购买这个理财产品,做到双赢!

  “央行加息,收紧流动性,抑制信贷,寓意明显。但各银行随着利率上升,利息支出小幅增加,利润略有下降,这是银行不愿看到的结果。”长城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

  年轻人资金搬家忙炒股

  国庆节以后,A股交易量大幅增加,曾创出单日4800亿元的历史最高成交量。有多家外地券商驻京营业部的销售业务负责人表示,最近,股市新开户的人数不断攀升。

  记者对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的调查发现,10月份以来,大客户从楼市中转移了巨量资金,投入了股市。  

  接受采访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产过5000万元的女士表示,身边朋友最近讨论的话题都是如何减少房地产的资金,转向股市。

  “国庆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将用于投资房地产的流动资金全部转入了股市,二是挂牌低价转让了几套房子。”一位资产大户告诉记者。

  而国信证券一位投资顾问则表示,从上半年开始,炒房资金就一直在缓慢流入股市,只是本轮行情加速了此过程。从投资者结构来看,资产低于500万元的客户资金量变动幅度不大,而资产高于500万元的客户股票仓位提升较快,追加到股票账户的资金较多。

  与大客户不同,很大一部分散户没有房产变卖,而是从银行把资金搬出,投向股市。他们并不在意加息所带来的一点点收益。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来银行预约取钱的张科。“明天下午,我来提20万元现金。”张科对柜台营业员说,

  “现在加息,楼市的钱开始加速进入股市,股市冲高返牛(市)指日可待。现在很多好股票被低估,现在抄底还不晚。”

  一些银行理财师对记者表示,最近股市飘红,加息前就已经有很多年轻人提现进入股市。加息之后,这个过程加快了。(戴明阳)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