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马德伦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发展与深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央行马德伦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发展与深化

2010年10月27日 14:2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各省(市、区)抓住机遇,充分发掘自身潜在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7万亿元增加到6.69万亿元,年均增长11.9%,高于全国同期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从17.1%上升至18.5%。在此期间,西部地区建成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及化工等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成渝、关中、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日益成为引领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与此同时,西部的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10年前的2.7倍和2.3倍,贫困人口比10年前减少近60%。西部大开发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与金融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回顾10年的西部大开发历程,金融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货币信贷政策来看,人民银行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指导政策,增加西部地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并对西部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货币信贷政策,较好地满足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项目、特色优势产业和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为加快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从金融产业发展来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外资金融机构的积极引入,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西部金融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不断夯实,对西部的信贷投放力度日趋加强。与此同时,西部地区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使企业融资渠道日益拓宽,融资结构趋于优化。从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来看,西部地区不断探索,涌现出了不少金融创新产品,有力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如成都市周边地区积极探索的经济林木、花卉担保等融资模式,尤其是2007年《物权法》出台以后,应收账款、存货、牲畜活物等动产担保创新,全国首批消费信贷公司也花落成都,这些都极大地缓解了“贷款难、难贷款”等长期困扰农村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来看,10年来,西部地区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和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促进了资金融通效率的提高。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仍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西部的情况来看,经济基础薄弱,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而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不仅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战略方向。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对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金融服务的延伸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推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健全金融运行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围绕突出重点和优势带动发展原则,支持重点区域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要承担起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金融机构应把握西部大开发中梯级推进的发展格局,突出重点和优势,支持重点区域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要重点支持成渝、关中、北部湾经济区,将这三大区域建设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并带动和辐射西部更广大市场的开发开放。二是充分发挥西部特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大对能源电力、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三是提高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从国计民生的高度,积极推动重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往往离不开金融创新的巨大引导作用。为此,一是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承接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环保政策的企业和项目进行限制和控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充分发挥以“碳金融”为核心的金融杠杆作用,借助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市场机制,将环境风险融入金融风险,实现企业发展环境成本内部化。

  (三)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为重点,满足西部统筹城乡发展中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西部各省区的金融需求具有多层次特征,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金融组织体系,满足西部经济发展中不同层次并且动态变化的金融需求。一是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和农村地区金融交易水平,为城乡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提供支持。二是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通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市,探索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适宜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三是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适应“三农”和县域经济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农村地区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四)以“向西开放战略”为依托,继续加大金融支持民族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民族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共同富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促进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继续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继续保持西藏等地区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利率和利差补贴等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投资力度,继续扩大专项投资规模,着重向民生、社会事业、农牧业、边贸等领域倾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西藏、新疆等民族边疆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网点。积极探索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战略。(本文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2010年10月22日在第一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上的演讲,略有删节)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