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经济转型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马蔚华:经济转型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0年10月27日 18: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多年间,马蔚华带领的招商银行从1000多亿元资产成长为如今国内第六大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代表人物,年逾六旬的马蔚华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招行的“二次转型”,而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也面临着新机遇。

  “二次转型”剑指银行经营同质化

  2004年,马蔚华发起招商银行的“一次转型”,借力互联网和资本市场,招行一举确立了零售银行领跑者地位。到去年底,招行的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已超过30%,中小企业贷款占批发业务的比重近50%,非息中间收入占比也超过20%。

  6年后,“耳顺”之年的老马再度提出“二次转型”,即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定价能力,风险可控,降低成本,最终实现银行资本回报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所奉行的以批发贷款为主要资产形式、喜欢‘垒大户’‘傍大款’的客户取向、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经营之路已越走越窄。而在资本约束越来越严的背景下,招行要想发展必须找到新路,必须要提高资本回报,而不仅仅是追求低风险。”马蔚华说。

  他举例说,去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打7折的时候,我们就减少此类零售贷款,增加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批发业务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在非利差收入部分千方百计发展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等,在降低资本消耗的同时,追求资本效率的最大化。

  经济转型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创新”,是马蔚华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在他看来,招行的竞争力就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变革管理理念。“创新就是不断研究客户需求,及时转型。”

  目前,招行零售业务的网上替代率已超过80%,未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将为银行业提供新的机遇。“要研究新产业,社会因此产生哪些变化?相应的会产生哪些需求?银行就要研究如何对接这些需求。”马蔚华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给消费类贷款、中小企业融资等提供了新机遇。

  今年,招商银行启动了“千鹰展翼计划”,将在未来3年内,优选3000家国内创新型成长企业,为其提供商业银行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如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等。同时,积极为其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提供股权直接融资服务。

  “金融危机后,我们要认识到,华尔街创造财富的能力远远大于其破坏财富的能力。我们看待华尔街时不能只注意到其消极内容,不能把华尔街妖魔化,我们要吸取教训、增加风险意识,但是一些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创新仍需要继续进行。”马蔚华说。

  国际金融重心正向东方转移

  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马蔚华被评为“深圳30年30位创新人物”。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代表人物,如何看待下一个30年中国金融业的机会与变革?

  “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经济重心从西半球转向东半球。亚洲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会有机会,大量国际资本会流向这里,大量的金融业人才也会流向这里。”马蔚华说,就像世界的金融中心从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转到18世纪的伦敦,19世纪又随着美国经济崛起而转移到纽约,新的世纪,全球经济金融中心有可能在亚洲、中国崛起。

  目前,上海已是世界上金融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在国际金融中心版图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马蔚华看来,世界性的金融中心首先要有规范的、活跃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运行机制、游戏规则都要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要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特别是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行业;除此之外,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创新的精神,世界金融中心应该比其他地方更早、更敏锐地捕捉到世界经济的需求,并引领金融创新;要有自由创业的氛围,包括文化氛围、运行机制、激励和约束;还要有宽阔的胸怀吸引人才,目前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占整个人口的11%-12%,香港是14%,我们还有较大差距。(新华社记者姚玉洁)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