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央行行长: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关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意大利央行行长: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关键

2010年10月29日 10:3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三十周年活动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要求全世界“团结起来、战胜饥饿”。然而,在供需渐趋失衡的全球市场,农产品价格却丝毫未曾流露怜悯之情,今春以来的飙升势头仍在继续,似乎一定要使人们“唤醒饥饿的记忆”。

  事实上,在农产品金融属性已被极大激发的今天,资金炒作对于产品价格的干扰效应亦愈发明显,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与天气异常,则在短期内为炒作行为打开了更大的获利空间;即使从长期来看,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猛涨预期,也会对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持续支撑。

  经济低迷反向助推

  据我国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的监测结果,截至10月22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期货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环比涨8.9%;玉米期货环比涨13.6%,小麦期货环比涨2.48%;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原糖期货环比涨14.13%,棉花期货均价环比涨10.68%。现货市场,美国大豆现货价格环比涨8.66%;小麦现货环比涨3.20%;玉米现货价格环比涨15.27%;巴西圣保罗白糖现货均价环比涨7.99%。

  全球主要农产品市场多数产品超出或接近10%的月度价格涨幅,显示了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尽管如此,农产品供给却是造成供需基本面趋紧的更重要影响因素:美国农业部在预计全美农产品价格10月和11月继续走高的报告中就指出,除了海外经济体收购美国农产品的传言外,天气因素也将拉低相关农产品的收成预期,并籍此对供给面持续施加压力。

  荷兰合作银行报告则指出,天气因素同样是造成全球农产品价格在2010年持续飙升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仍是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低迷。该机构表示,金融危机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其支出欲望也随之大打折扣;而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产业化的今天,农产品的供给规模便会因此显著下滑。供需失衡为炒作者打开了更大的获利空间,考虑到全球需求只增不减,所谓的农产品价格“牛”市无疑会在低迷经济环境的反向助推下到来。

  俄乌限令效应放大

  美元持续走低也是推动以美元结算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的重要因素。数字显示,自今年6月中旬至今,衡量美元兑换全球其他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约14.2%。不过,由于在上周末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盖特纳重申美国联邦政府的“强势美元”政策,美元指数本周略微反弹并一定程度缓和了农产品价格的持续涨势。

  需要强调的是,在众多农产品中,CBOT的小麦期货价格却“坚定”地连涨四天,一举升破7美元每蒲耳氏的关口价位。这其中,除了美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区面临干燥天气外,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延长谷物出口禁令则施加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此前在本月22日,俄罗斯总理宣布,俄今年收获6000万吨谷物,原定今年底到期的涉及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面粉的谷物出口禁令将延长至明年7月1日;而同为谷物出口大国的乌克兰也宣布,将通过拍卖出售粮食出口配额。

  西方媒体指出,俄乌谷物出口限制的确会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从8月初宣布禁令以来,俄罗斯在三个月时间里已就谷物出口细节几度做出调整。而由此造成的不确定性必将加深农产品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和投资者的投机获利欲望,出口限令的负面效果也因而被放大。

  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荷兰合作银行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低迷、异常天气以及国际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的全球农产品价格还将继续保持涨势;“鉴于欧美经济体复苏放缓,上述涨势的持续时间很可能要比预计的更久”。

  报告还强调,即使全球经济最终摆脱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农产品价格也将难以获得回调的空间。其中,新兴经济体增势迅猛的需求将愈发成为显著的价格支撑因素。“造成新兴经济体需求预期高企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而是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内部,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规模”。

  具体而言,扩大的中产阶级会对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拥有更强烈的追求,而生产环节就将相应地在单位产品上耗费给多作为原材料的能源或者农产品,针对这部分大宗商品的需求规模便会在无形中增加,“这也是在过去七年中造成农产品价格保持总体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