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G20多伦多峰会给世界哪些启示

2010年11月10日 15:02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11日至12日,第五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在韩国首尔召开,峰会主题为“跨越危机,携手成长”。本次峰会是G20峰会以来首次在非G8成员国召开,也是首次在亚洲召开。这对于扩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话语权意义重大。

  截至目前,首尔峰会的正式议题尚未公布,但据报道,韩国在11月5日至6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上,以G20庆州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就汇率、经常项目收支、全球金融安全网络等问题与中、美、日等国交换意见,从而最终商定G20首尔峰会议题。西方媒体称,欧盟领导人在G20首尔峰会上的表态将包括抵制竞争性货币贬值,反对设定经常项目收支目标。因此,汇率、经常项目收支、全球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等可能成为本次峰会讨论的重点。

  1 中国倡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今年6月26日至27日,第四次G20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峰会主题是“复苏与新开端”,主要议题包括经济可持续与平衡增长、金融部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促进全球贸易增长。除G20领导人外,峰会主办方加拿大政府还邀请了埃塞俄比亚、马拉维、荷兰、西班牙和越南代表参加会议,联合国、IMF、世界银行、金融稳定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也应邀与会。由于在2009年末,欧盟根据《里斯本条约》选出首任理事会主席,自本次峰会起,欧盟的一个席位则分别由欧盟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两个代表共同与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同心协力 共创未来》的主旨讲话,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推动G20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第二,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第三,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

  2 宣言通过 分歧保留

  主要成果:峰会认为,G20的当务之急是巩固和促进复苏。致力于采取协调一致行动推动可持续复苏,增加就业,实现更强劲、更可持续、更平衡增长,并将根据各自国情而有所区别:发达国家继续实行财政刺激,并承诺在2013年前将财政赤字至少减半,在2016年前稳定或降低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需加强社会保障网,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发展金融市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增强汇率灵活性。

  舆情综述: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专家认为,多伦多峰会达成的协议并不很多,大部分议题要到今年11月份的首尔峰会继续讨论并达成共识。而发达经济体的专家认为,G20不可能为情况不同的经济体开出相同药方,关键是大家要在峰会声明中体现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西方媒体称,本次峰会的最大成果是发达经济体订立了减少财政赤字的时间表。

  中国学者表示,峰会公报与开会之前各成员国之间的争吵相吻合,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分歧未能通过两天的会议弥合,宣言通过而分歧保留。会议只能强调,在采取进一步措施保持经济平衡稳定增长的大框架下,允许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各行其是。

  国际舆论还认为,去年的匹兹堡峰会后,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多伦多峰会是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化后的初步尝试。但本次峰会所折射出的矛盾是,G20的机制化仍将面临长期考验。首先,大国意志仍然左右G20运作。多伦多峰会成为欧美大国博弈的战场,主要议题也基本围绕欧美的意志发生转移。金融危机一旦过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继续改革仍可能失去动力和紧迫性。其次,G20亟需摆脱“工具”定位。G20为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但2010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采取一致政策的政治意愿有所下降,在许多方面的分歧明显扩大。第三,G20执行力尚显不足。英国《金融时报》指出,G20提出的种种改革缺少牵引力。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例,尽管G20历次峰会均强调了反对贸易保护的立场,但全球贸易保护却愈演愈烈,执行力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G20的信誉和效力。但是,该报也指出,不可否认的是,G20峰会能够对其他建立在全球磋商基础上的重大项目施加有效压力,这也再次证明G20已经超越G8成为经济、财经领域,全球政策磋商平台的事实。该报进一步指出,从国际经济合作角度来看,多伦多峰会实现了从G8向G20的转换。也就是说,G20多伦多峰会真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 金融改革进展艰难

  主要成果:峰会表示欢迎并支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建立全球性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新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支持在首尔峰会时就新资本框架达成一致,以提高资本标准。所有成员都同意执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并争取于2012年底前全部落实到位。新标准的逐步实施要考虑到各国国情和起点的不同。各国同意,在政府为修补金融体系,降低金融系统风险需提供资金时,金融部门应公平和实质性地偿付政府干预所产生的费用。

  舆情综述:德国专家表示,德国原本期望本次峰会能够在加强银行监管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未获得足够支持,G20要想在加强金融规范方面取得突破,只能留待下次峰会。

  中国媒体称,G20成员国承诺,银行必须持有充足的资本缓冲,以使它们在今后的危机重演时承受住未来的亏损。但对于何为资本缓冲,各方仍有相当大的分歧。为了解决分歧,只有向严格标准努力,G20放宽了在2012年底前达到新资本标准的原定目标。现在,上述已将具体日期降格为“努力目标”。

  美国媒体表示,法国和德国等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征收银行税和金融交易税,但美国、中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均表示反对。由于分歧较大,各方没有达成妥协,与会各国讨论的结果只是承诺,金融业应该对解决金融危机的成本作出“公平的”的贡献,但其贡献金额的多少以及何时收取,则由各国自行决定。

  4 IMF改革无实质进展

  主要成果:承诺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合法性、可信度和有效性,使其成为未来更强有力的伙伴。强调确保IMF2008年份额和发言权改革,以及新借款安排扩大方案的批准。呼吁加快落实匹兹堡峰会承诺,在首尔峰会前完成IMF份额改革。

  舆情综述:境内外媒体报道,IMF份额改革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新兴经济体的愿望落空,发达经济体对此问题进行回避,决定向后推到首尔峰会解决。

  IMF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称,IMF的董事会一直很赞同并在推进份额和投票权改革,但是最终改革的实施还要看各成员国的协商,毕竟有国家增加份额,就有国家要放弃原有份额。早在2008年,IMF董事会就通过了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2.77%份额和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但是这个方案迄今都没有实施,因为很多国家的议会或国会都没有批准。

  5 同意共同反对保护主义

  主要成果:承诺在下一个3年里,即至2013年底,不提高投资和贸易(包括货物、服务)壁垒,不设置新壁垒,不设置新的出口限制,不施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出口刺激措施,并承诺纠正任何此类措施。峰会认为,开放的市场对保证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实现在G20框架下“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舆情综述:中国媒体称,尽管G20再次就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达成共识”,但放弃了到今年底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承诺,而是把重点转移到双边和区域贸易协议上。

  国际商会(ICC)的报告显示,过去两年中,所有G20国家无一例外地推行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指出,只要失业水平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就难以消除。贸易保护主义不但不会提升优化本国的经济运行结构和效率,还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引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

  6 韩国峰会达成共识难

  相较前三次G20峰会,G20多伦多峰会的分歧明显大于共识。在前三次峰会时,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危机,各国协同应对全球挑战。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G20成员出现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美国的首要任务是“促就业、保增长”,欧洲的首要任务是“削债务、度危机”,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任务是“保增长、求发展”。这使本次峰会达成共识较少,实质成果有限。

  当然,本次峰会也有积极成果。首先,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得到强化。作为G20被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后的首次峰会,本次峰会与G8峰会相继在加拿大举行,是两个集团首次在同一地点连续举行最高级别会谈,而峰会的顺序安排和实际进展也证明G8会议在联合峰会形式下相对次要地位。其次,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有所上升。多伦多峰会决定,2012年的峰会将在墨西哥举行;G20领导人去年在匹兹堡峰会上决定,2011年在法国举办第六次峰会。从加拿大到韩国,从法国到墨西哥,不难发现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逐渐体现。虽然2013年的峰会主办国尚未揭晓,但两个竞争申办国俄罗斯和土耳其,均为新兴经济体。这样,不管最后主办的是哪个国家,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有着比较相似的利益诉求,都能较好地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从而能够利用峰会主办国在议程设置方面的优势,使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在今后的峰会中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

  (孙时联,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熊柴,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孙时联 熊柴)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