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国债券市场的诡异:收益率为负值还供不应求

2010年11月11日 13:5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美国债券市场上的稀奇古怪接二连三。两周前,美国财政部发行100亿为期5年,附息率0.25%,面值100美元的一种同通胀挂钩的国债,投资者却需要支付105.5美元来购买。换言之,这个新发行债券的收益率为负值,史无前例。这个“蚀本”的买卖居然还供不应求,认购量超过供给量一倍以上。

  美国常规的国债也出奇:10年期和30年期的收益率差额达到140基点,为1980年有数据资料以来最高。11月3日,美联储宣布第二次量化宽松的当天,这个差额又扩大了12基点。形象地说,中短期国债价格在上升(即收益率下降),而10年长期以上的却在下跌(即收益率上升)。不同期限之间的价格表现如此大相径庭。

  另外,公司债的发行也造成轰动。八月,IBM三年的债券达到1%的破纪录的低利率;九月,微软的三年债为0.875%,还不到1%;十月,沃尔玛的三年债就更低,才0.75%。好似借钱不用付利息,何乐而不为。高盛银行也横空出世,发行50年到期,13亿美元,附息才6.125%的超长期债券。试想,美国政府发行30年期的国债已是最长的了,一个公司,说不定哪一天就夭折,大部分员工届时都作古,居然还那么嚣张,债券居然还卖得红红火火。

  所有这些罕见离奇的现象都主要归结于美联储现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避免通货紧缩,美联储近乎零的短期利率政策已执行近两年,也一直不断在购买国债,ABS和MBS债券,压低整个利率期限的曲线。08-09年第一期这类的量化宽松,开销1.7万亿美元;今年八月,又宣布将到期的债券收入继续投入购买行列;11月,又宣布展开第二轮量化宽松,目标钉在2-10年期国债,价值6000亿美元。所有这些购买,人为地抬高价格,造成市场利率普遍低迷的景象。

  拿3年期债券作比方,国债的收益率在50基点左右,相比之下,上述提到的那些公司的3年债,支付75以上基点,尽管从理性和历史的角度来说不可思议,但还是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了。在市场四处追逐相对高利率的时候,高盛50年债6.125%的附息率也变得耀眼,一抢而光,因为政府30年国债的收益率才4%。

  但美联储如此大手笔“空手套白狼”,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信贷,让市场对长期的通货膨胀产生焦虑。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尽管美国现在的通胀率过低,有通缩之虞,但给予一定的时间和耐心,过多的流动资金便很有可能导致实物或资产价格的突飞猛进。所以,为了弥补将来通货膨胀有可能造成的资产贬值,投资者对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要求提高,造成价格下跌。而同时,由于政府的购买,中期的国债价格上升,收益率降低。这就形成了10月中旬以来10年期和30年期的收益率差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现象。

  至于负收益率的局面,是同这种特殊国债有关,称为通胀保护债券(TIPS)。TIPS是美国财政部于1997年推出的一种新型债券,为期一般5-10年,甚至30年,有固定的附息利率。它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本金会根据物价指数CPI每年调整,如果某年的CPI高涨,那本金会抬升,利息收入自然也提高。所以,TIPS可以帮助投资者弥补通胀带来的购买力下降的损失,是高通胀预期下弥珍的金融工具。

  但TIPS推出10多年来,还从来没出现过市场名义利率为负值的状况。经常看到的是实际利率为负值,因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一旦通货膨胀高于市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便呈负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处于实际利率为负值的局面,美国的通胀率也是高于短期近乎零的利率,这种现象不足为奇,但奇就奇在名义利率为负值。

  这里的关键有二:一是现在国债利率奇低,5年期常规国债的收益率才1%,使得国债价格居高不下;二是TIPS对通胀的对冲作用,如果未来通货膨胀达到1.75%的水平,这个TIPS就会扭亏为盈;如果通胀率更高的话,那投资TIPS就变成非常上算的买卖。投资者冲着对通胀的担心和防备,冲着从未来的本金调整中获得收益,所以现在宁愿“贴钱”也要购入这一债券。

  今年以来,因为市场需求量大,TIPS的销量已达到760亿美元,而去年一年才58亿美元。明年更会是TIPS的丰收年,预计会自1997年开始发行以来,第一次超过1000亿美元,提高在国债总量8.48万亿美元中的比例。

  总之,美国债券市场的诡异归结于低利率现状和高通胀预期的结合。(卢菁)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