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再调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多重政策目标

2010年11月11日 14:5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央行11月10晚发布消息,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四次公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前三次均未调整的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也一并上调。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显然在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未雨绸缪,提早“出手”,防范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通胀风险和经济过热,为经济持续复苏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进一步向常态回归。

  “此次调整既在预料之外,也在预料之中。”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说此次调整在‘预料之外’是因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央行决定加息后不到一个月又出台的政策,这表明货币政策正进一步回归稳健和常态。而说在‘预料之中’,则因为随着经济基本面情况不断向好、未来可能更高的通胀压力情况下,近日市场普遍预计央行近期将有可能再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甚至进一步上调基准利率。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采访中,多位专家对“央行此时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举收紧流动性的目的十分明确”达成一致。“仅从此前三次均未调整的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也一并上调这一特点就能看出来。”工行信贷人士表示,“央行此举对冲市场充裕流动性的意图十分明显,目前市场方面存在着贸易顺差扩大超预期、10月信贷数据超预期等多种可能,这导致央行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措施来对冲市场流动性。”

  “加之本月3日美国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此举增加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加大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难度。因此,此次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有着预防‘热钱’流入并对冲这种流动性的功能。”上述工行信贷人士进一步表示。

  此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人民币汇率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央行无法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所以选择控制信贷系统。”有关人士进一步解释,从国内市场来看,此次央行再次出其不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是针对8、9月份部分银行流动性充裕,投放异常的举措。预计在政策影响下,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信贷增量会有所减少。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客观上会对未来物价上涨压力有一定抑制效果,凸显央行预防通货膨胀的考虑。”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认为,“正是通胀预期管理的要求促使央行年内再次‘出手’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回收过剩流动性,管理通胀预期,从源头上遏制通胀预期转为现实的通胀。”他进一步分析表示,央行此举主要是防范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及经济过热风险。目前通胀的压力仍然是市场最关注的因素,美联储推行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后,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进一步加剧了输入型的通胀压力。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存款性金融机构采取的,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控制信贷货币量和市场流动性来进一步抵御通胀压力。

  “由于政府在上次加息之后在政策选择上更为慎重,所以此次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较为稳妥。毕竟现在距离上次加息的时间还很短,加息的效应还需时间加以观察,所以采取更为稳妥的方法有助于市场稳定,也进一步显示出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而控制好流动性将能有效管理通胀预期、降低经济过热风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华安证券分析人士表示。

  对于具有多重目标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举会取得哪些效应,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全年预定的7.5万亿元贷款规模,1至9月份已经贷出6.3万亿元,后三个月如不能控制在4000亿元每月的贷款规模就会超标。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以达到控制流动性进而控制贷款规模增长的目的,而又由于外汇占款较多,也能起到部分对冲作用,但最终效果还有待观察。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提高准备金率此前市场早有预期,在这种背景下,提高准备金率是不会影响宏观经济及市场走势。对于银行来讲,其对银行未来的业绩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提高50个基点会相应地冻结银行信贷资金大约为3000亿元至4000亿元,这虽然对信贷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此前的加息使得银行息差得到扩大,相对准备金率的提升,加息对于银行业正面的影响会大一些,此次提升准备金率对于银行未来的业绩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专家表示,针对目前较为复杂的经济运行态势,我国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预计下一阶段将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一工具恐难以完全应对经济形势,应辅以多种手段灵活有效加以调控,但具体采取何种政策还将依情况而定。记者 牛娟娟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