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CPI4.4%通胀压力大增 货币超发成物价上涨温床(3)

2010年11月12日 10: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控制通胀应打组合拳

  打击投机、引导资本进入实业刻不容缓

  控制通胀还有要收紧货币,加大投机者炒作成本。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国家应进一步收紧信贷,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成本的目的。

  也有专家表示,除了以“堵”的方式外还要以“疏”的方式,给泛滥的流动性留有出口。王军也指出,为防止物价急剧上涨,除货币政策调整、调整商品供需结构外,还要增加民间投资渠道,向国内资金开放金融与实体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

  “加快市场化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放宽行业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也认为,让企业回归实体经济,不但可以起到吸纳超发货币的效果,还可以扩大供给,是稳定物价、扩大内需的长久之策。

  经济学家周其仁建议说,应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而不是既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加息周期到来

  央行每月都有动作下个月或再度加息

  为了控制通胀,在短短三周的时间里,央行便使出两招货币政策组合拳,先是意外加息,而后又是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将冻结约3500亿元的资金。

  央行的这一举措使得市场年内还将再度加息的猜测进一步升温。

  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此举显示紧缩调控的力度和措施都非常严厉,更为严重的是,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还在向下游传递。

  “我认为基调已经转变,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意味着我们现在所见并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可能是长期正常化进程的开端。”瑞信驻香港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称。

  刘东亮预计,央行后续一定还会出台相关政策,控制通胀的势头。再度加息还是非常有可能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表示,央行现在每一个月都会有动作,下个月或将进行加息。

  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周春生也认为,加息的可能性在增加,央行对准备金率的调整,很难从根本上扭转物价上涨的趋势。而加不加息将要看10月以及11月份的CPI数据。

  不过,也有专家并不认为央行会采纳继续加息的建议。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用一个“池子”将热钱圈住,这说明,中国货币政策主要的方向还是以控制为主。只有数量控制,才能够将进来的钱圈住。因此,他判断,加息形成周期的可能性较小。

  业内多数人士预计,年内或者明年春节前后仍存在加息的可能。

  -信贷

  10月新增信贷远超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77亿元,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9.3%,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3%。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10月份新增贷款较多,有超“3:3:2:2”的预定信贷投放节奏,监管部门可能加强信贷额度控制,这也应该是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此前监管机构确定的全年四个季度的合理信贷投放进度安排为3:3:2:2,按全年新增信贷总量目标7.5万亿元计算,与之对应的四个季度信贷额度就分别为2.25万亿元、2.25万亿元、1.5万亿元、1.5万亿元。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新增贷款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贷款出现加速增长的苗头。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商业银行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达标后,贷款动力再次显现,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贸易盈余明显增长,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