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观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逐步退场

2010年11月12日 16:2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遏制通胀将成为未来一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

  11月10日晚,央行决定从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上调达到2008年6月17.5%的历史高位(四大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同时不难发现,在过去的40天里,这已经是央行第二次提高准备金率,期间还曾加息0.25。

  显然,此举再次提示我们,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逐渐退出,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

  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CPI涨幅达到了4.4%。创自2008年10月以来的25个月新高。

  这不难看出,此前一天央行的决定是有的放矢的。遏制通胀现在看来已刻不容缓。

  在这里笔者有必要梳理一下今年以来,笔者在“志勇观察”中就通胀问题的一些观点,从中来判断下一步宏观经济的走势。

  管理好通胀预期,可以说是今年“志勇观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联合词组。早在今年的3月,笔者就提出管理好通胀预期,首先要重新解读“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是经济的常态,是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大前提下产生的“宽松”,并提出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前考虑退出“宽松”,这样能使经济不断走向平稳和常态,这也是证明经济是否复苏的一个相对显著的“标志”。紧接着,在年中,就是否进一步实行新的刺激政策引起多方争议之时,笔者明确提出再刺激政策将是一付毒药,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出于对通胀预期的考虑。其实,在年中时,很多迹象和经济数据已表明通胀压力在加大。而4万亿已给市场带来明显的反应就是流动性在不断加大,并在上半年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加息。

  进入八九月以来,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开始不断地上涨,虽然只是局部,或是一些单一产品,但势头强劲。这一点,可以说,只要是每周到市场上转一转,或拿着菜篮子到早市或各大超市购物就会有亲身的感受。

  10月公布的9月CPI证明了这一势头的强劲,9月CPI涨3.6%,笔者提出“一场漫长而强烈的通胀预期开始形成”,其意在表达,对通胀预期要有更长远的打算,其潜台词还表明,通胀不是预期的问题,而且是离百姓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不能抱以幻想,是否会在后两月有所回落,不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对整个宏观经济不利。同时,笔者还提出不能对3%警戒线做机械的理解,但绝不是可以容忍4%或5%,而是要有这样的预案。

  面对无法遏止的疯涨物价,笔者提出物价上涨已带来民生幸福指数的下降,虽然已加息,但对上涨的物价,加息只是一个风向标的作用。笔者提出如何使百姓实现通胀压力的软着陆,一是要进一步管理好通胀预期,其次就是要加快调整百姓的收入分配,要让百姓手中有钱。显然不可能让百姓一夜之间手中就有钱,但笔者的另一潜台词是,这一轮物价的上涨不是靠行政力量一下就可以打压下去的。无论是输入性的通胀还是自身的原因,不可能“快刀斩乱麻”。

  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大,这不能不说是此轮通胀的显著特点。输入性通胀推高物价,

  显然是存在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显然也是有的。

  但当下,我们必须要从最现实的自身上切入。现在看来,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同时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抑制通胀与资产品价格将成为主导。很显然,在各种手段中,货币政策是关键,而遏制通胀,不仅仅是为眼前,对明年整个宏观经济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很显然,加息的通道已打开,或是说已完全步入,无论从宏观经济走势,还是应对美国量化宽松的政策,或是遏制通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结束了,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市场都使得我们必须早做决断。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