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评论:中国投票权升位并未改变IMF格局

2010年11月12日 16:3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应谨慎地面对IMF投票权的增加,既要注重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逐步增加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而且IMF此次投票权的调整“是一个动态性的改革”,如果中国经济未来不能达到份额所需要求,就可能被降级。因为目前中国经济“有增速无存量”,和美国、日本存在差距较大。所以,中国未来首先要发展好国内经济,这是根本性的基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份额和治理改革一揽子方案,中国份额占比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排名从并列第六跃居第三。中国本次投票权的提高,可以提升中国在IMF的发言权;而份额的提高,也决定了中国可向IMF申请贷款的增加。不过,IMF重大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而美国近年来投票权基本在17%左右,因此美国享有实际否决权。

  对于这次投票权调整,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表示,IMF此轮份额改革完成后,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了超过6%份额,从而更好体现该组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是基金组织65年历史上一次最根本性的治理改革,也是一次最大规模的有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权力调整。

  对卡恩的评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共识,即此次IMF改革成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扩大了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和代表性;另一方面则是扩充了IMF的职权。但在第二点上,应警惕IMF沦为西方国家牵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就第一点而言,扩大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和代表性无疑是一件好事。

  众所周知,此前IMF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自1944年诞生以来一直为欧美所掌控,美国拥有唯一的否决权,而IMF总裁位置则一直为欧洲人占据。而按经济总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而言,欧盟与美国相当,但欧盟整体在IMF中所拥有的投票权比例超过30%,远高于美国的近17%。在G8的体制下,面对欧洲国家居多数的现实,美国无法提出这一建议;但在G20的体制下,欧盟变成了少数,美国则可借此采取高姿态,拉拢要扩权的发展中国家。

  许多国家认为,美国在IMF中独享的否决权是一种不合理安排,应该取消。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想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安排仍不现实。即使调整了IMF的投票权配额,中国的投票权提升到德国、英国、法国等传统上重要的IMF成员国之上,然而,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因为这一调整并未改变IMF的格局——主导权仍在美国手中,IMF的重大决策需要85%的支持率才能通过。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实力上升,说明IMF以前确定的投票权份额早已过时,存在权力与义务不对等的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有所动摇,暴露出了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减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美元的压力,美国没有一味阻挠,而是紧跟形势决策,向欧洲施压,可以说,美国此举非常聪明。

  在当前情况下,美国乐见IMF的改革,也乐见中国在IMF代表权升位,因为升位并不意味着中国权力增加多少。在美国看来,完全可以借助IMF这个平台,以“国际共识”的压力迫使某个国家就范,取得双边外交所无法取得的突破。从这个意上说,IMF可能成为美国对中国施压的重要场所。

  当然,中国也十分重视此次投票权的升位,这样可以借此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投票权,但同时应明确,这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较小的目标。对中国而言,IMF投票权升位只是权宜之计,是一个过渡性和暂时性的目标,最终的根本目标是打破对美元的依赖,摆脱美元的影响,不如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始终受制于美国。

  从本质上说,IMF投票权目前的改革,仅仅是国际金融秩序朝合理方向迈出的非常小的一步,对合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意义非常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在IMF投票权升位,但中国应清醒认识升位后可能带来的其它问题。如IMF投票权增加相应所承担的责任也会增加。进一步推断,中国的投票权升位后,但同时表明中国对全球经济承担的责任也相应增加了。

  实际上,中国应谨慎地面对IMF投票权的增加,既要注重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逐步增加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而且IMF此次投票权的调整“是一个动态性的改革”,如果中国经济未来不能达到份额所需要求,就可能被降级。因为目前中国经济“有增速无存量”,和美国、日本存在差距较大。所以,中国未来首先要发展好国内经济,这是根本性的基础。邱林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